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长安汽车:为无人驾驶量产进行技术储备

作者:葛胜征 发布于:2019-06-28 17:17:1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日前,湖南长沙发文对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进行规范,并为多家企业发放测试牌照。此前,中汽协联合相关企业发布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评测标准,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这些都将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网联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之一,我国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早、投入大,并已取得一定优势。
  
  那么,作为国内自主品牌代表的长安汽车是较早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布局的车企,他们如何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动态呢?近日,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就上述问题对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的总经理何举刚进行了专访。
 
4.jpg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总经理何举刚
 
  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为了抢得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国际汽车巨头和互联网科技巨头都展开了相应研发,并取得一定成绩。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也起步很早,有些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长安汽车就是较早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车企之一。
  
  何举刚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可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可能带来出行及商业模式的改变,最终达到驾驶去人化、出行共享化、产业生态化。比如:现在共享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未来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来得到有效解决;现在汽车驾驶还是最主要功能,未来长时间脱手成为可能之后,汽车的主要功能将转变为为用户提供娱乐与网联服务,汽车的产品形态将会被颠覆。
  
  对于长安汽车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布局,何举刚透露,2018年,长安汽车发布了智能化“北斗天枢”战略,表明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转型。在战略的指引下,长安汽车已实现全速自适应巡航、智能语音、在线地图等70余项智能产品的量产搭载。其中15项为国内首发。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六个第一。在智能驾驶方面,行业已趋于理性,长安汽车2020年可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但L4智能驾驶大规模量产还离我们较远。
 
2.jpg
 
  与其他企业合作探索5G应用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宣告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具有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容量等优势,将使智能手机、基站建设、物联网、区块链、视频社交、人工智能产品与应用发生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5G标准、技术、设备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这让我国5G的未来发展想象空间巨大。
  
  何举刚认为,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将逐步构建“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互连环境,满足车与周边通信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提升车辆对周边环境的获知能力;并结合 MEC(边缘计算)平台方案,进一步缩短时延,并提升数据集中处理的能力,满足在某一覆盖范围内的车辆协同调度,将加快智能驾驶进展。
  
  据介绍,长安汽车自2017年开始就开始在5G方面进行探索,梳理5G在汽车上可实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2018年长安汽车分别与华为、中移智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5G研究;2018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上长安汽车、华为和中国移动联合展示了5G遥控驾驶;2019年9月长安汽车加入中国移动牵头的5G自动驾驶联盟,与行业同仁共同加速推进5G车联网研究与开发。同时长安汽车也与全产业链上的伙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3.jpg
 
  未来扩大无人驾驶示范运营范围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我国的众多整车企业、科技公司纷纷进行了提前布局。为了抢到未来制高点,国内外的众多汽车巨头及科技公司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加大了无人驾驶的研发力度,但目前真正能量产的产品还寥寥无几。
  
  何举刚表示,国内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目前更多地在预研阶段,部分实现封闭区域公共道路示范运营。比如长安汽车,2018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上,国内首家实现面向公众体验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完成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实现无人驾驶、代客泊车、V2X等功能。智博会期间接待2800名嘉宾,1.75万用户注册申请体验,得到良好的评价。未来将进一步向更多城市区域扩大示范运营范围,同时积累更多驾驶数据为未来量产做准备。长安汽车对L4级智能驾驶技术及V2X、5G等进行技术储备,为未来可能的无人驾驶量产打好基础。
  
  对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领域,何举刚认为,在发展环境层面,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以及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当前仍然是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技术层面,汽车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迭代期,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及大数据等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依然不成熟,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在成本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新技术多,投入大,见效慢,零部件成本高,导致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成本较高,用户是否为此买单,这也是一个话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智能网联汽车定会拨云见日。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