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测试需要

作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发布于:2017-04-13 08:47:45 来源:第一电动
   4月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一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聚焦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测试需求。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嘉宾围绕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发展情况、测试内容和方法的建立,以及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的建立等问题展开探讨。
 
  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最火的汽车概念之一,也是世界强国的“必争之地”。作为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无人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逐渐过度。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需求、政策监管、法律法规、使用环境等多项因素都是影响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席专家张永伟主持了此次会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副主任汪林等十位嘉宾作了引导发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进行了总结发言。

 
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测试需要
 
  自动驾驶是车联网未来发展方向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分别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而车联网是为自动驾驶带来根本性变化的最核心技术。何霞表示,车联网全新业态尚待构建,目前车联网服务还比较初级,构建全新业态还需一定时间。车联网的最终发展阶段是实现完全智能网联。驾驶者将注意力释放,汽车环境真正开放给业务开发者,车联网业务形态将进入快速迭代和极大丰富阶段,形成全新汽车业务生态。而实现这一目标将在2022年之后。
 
  何霞指出,我国需要更多的推动车联网的发展。支持和保障更多车辆联网,需要改变过去仅关注单车的做法,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DSRC、LTE—V技术等实现车车联网。同时,深入研究欧盟推进E-call相关立法及实践、跟踪美国V2X的立法进程,加强我国汽车联网相关政策和立法研究,以保障更多车辆联网。
 
  交通环境多样 无人驾驶测试压力大
 
  测试环节是由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进行技术迭代。目前,国内外发展自动驾驶的相关企业都在进行测试,并且已持续很长时间,如谷歌,已进行了长达7年的道路测试。国内的百度、长安汽车、福田、宇通客车等也都在进行相关的工作。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高级测试技术经理邢亮表示,由于测试场景的数目巨大,并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测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指出,谷歌进行了七年的测试依然没有上路,未来随着测试场景的增加,需要进行测试的时间仍是未知数。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研发部战略规划高级经理郭平芳指出,在国内,目前道路测试是被禁止的,希望未来可以在非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测试。这将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技术的验证,并对自动驾驶汽车早日实现商业化有重大意义。
 
  由于封闭及半封闭的道路逐渐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需求,这就对自动驾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汪林表示,交通部即将发布《关于智能驾驶及车路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而《营运车辆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路线图》也正在制定当中。
 
  多部门协调 实现“四化”融合
 
  智能驾驶汽车是跨领域的技术融合,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不仅仅从行驶这项单一功能发展,而是从交通、城市的角度进行一体化协同发展。陈清泰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如果电动汽车单纯用行驶功能和燃油车抗衡非常困难,而电动汽车真正的优势则在于它和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结合,这些是燃油车永远无法实现的。目前大多数车企仅将焦点集中在电动化这一项是远远不够的,实现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结合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
 
  陈清泰指出,自动驾驶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协调,涉及到跨行业、跨学科、跨产业的协作,百人会应发挥好平台作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政府及企业起到参考作用。张永伟表示,2017年,百人会将联合公安部、交通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进行关于自动驾驶顶层设计的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建立自动驾驶的体制架构,包括协调机制、战略的制定、监管法规、标准和技术路线等。
 
  会上,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长吴礼军、奥迪中国法务经理Tobias Schoener,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陈涛,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泉、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邰欣也分别就自动驾驶测试及法律的制定等问题进行了引导发言。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