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皮擦擦 发布于:2016-03-15 08:10:30 来源:品途网

  分时租赁市场机遇大,但麻烦同样不少
 
  在车型和价格上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除了看谁的取还车和结算方式更便捷外,用户更看重站点数量是不是够多,用车是不是足够方便。就目前的使用情况,许总说,“基本是供不应求,很多站点的车经常被全部租走。”品途商业评论记者探访了就近的一个站点,车位确实都是空荡荡的。
 
  布局更多的站点当然是每一家都想做的,但是电动车的配套设施建设确实是一件麻烦事。
 
  麻烦1:配套设施发展速度缓慢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不好卖的一个原因是,作为电动车的配套,必须得拥有一个带有充电桩的停车位。有了政府的补贴,电动车的价格是下降了不少,而且在摇号上牌的地区比燃油车的中签率要高很多,但就因为充电不够方便,导致购买率迟迟上不去,从此由买转租。
 
  即便是租赁,这个麻烦依旧存在,只不过流转到了租赁公司的手上。租赁公司希望在人流密集的写字楼、居民区、交通枢纽站等地,有充足的车辆储备和相对密集的分布,但问题是这些地方的停车位往往是靠抢的,即便不用抢,昂贵的停车费也是一头威胁十足的拦路虎。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费用,最终恐怕还得用户承担,分时租赁经济实惠的优势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麻烦2:地方保护形成阻碍
 
  除了配套设施,地方保护也对分时租赁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2013年,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但从现实来看,地方政府对这项政策落实得并不到位,出于保护本地企业等考虑,多数城市对非本地制造商的电动车实施了歧视政策。外地电动车在当地得不到地方政府的补贴、不予上牌,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各地出台和发布了不同的规定,都在试图设定壁垒,让外地电动汽车难以走进自己的市场。江淮汽车生产的电动汽车I-EV4突破了“各种技术”打入上海市场,但是私人购车还是不能享受地方补贴,只能享受国家补贴。总部位于浙江金华的康迪电动汽车集团在杭州开创了“微公交”租车模式,广受杭州市民以及游客的好评。然而,它在上海却推广无门。
 
  麻烦3: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
 
  尽管有政府补贴,但电动汽车的购置成本依然不算低;再加上运营租赁服务的成本,租赁公司很多都处于亏损状。如何降低成本,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也对租赁公司提出了考验。
 
  麻烦4:发展“土壤”有限
 
  还值得注意的是,分时租赁这种瞄准长距离出行的模式,在三线及更小的城市几乎没有市场需求,那些地方无论是打车还是停车都远没一二线城市紧张。因此留给这种模式发展的“土壤”比较有限。
 
  这种出行模式在中国发展至少遇到了这四种麻烦,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