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李耀新:汽车产业转型创新机会要来了

作者: 发布于:2015-12-03 09:22:14 来源:腾讯汽车

  我说车联网的发展,我们感觉到,现在从四个维度看,越来越有利。车联网发展我就不展开了,时间关系,车联网的关键技术现在就就车联网讲车联网有六个方面,大家都会看到这里面有大量的产学研的创新和成果产生,这里面有并购、重组、协同、联盟,这是我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蜂拥而至,已经向水一样渗透到岩石的缝隙里。我们汽车产业不再是铁板一块,汽车产业的创新真的来了。
 
  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也不断涌现,现在汽车车联网要有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不是就汽车行业自身顶层设计,而是放在汽车全行业,放在消费者面前做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与汽车整车、通讯运营、电子商务、信息消费、智能交通、公共服务要形成融合、跨界、协同的模式。我觉得商业模式的变化是技术创新是必要条件,但是充分条件在于产业变革能力,这个变革能力主体是企业,所以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智能汽车产业链正在加快融合,五大行业出现融合的态势。上海在中国创新的格局当中是总书记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上海跟深圳不同,跟北京也不同,我既反对唱衰上海也反对捧杀上海,上海就是上海,上海不可替代,绝无仅有。深圳我们要向他学习民营的活力,但是上海央企和地方国企半壁江山,外资强大在上海,市场规则非常透明,在创新从社交互联网的创新和泛载和产业互联网,也就是互联网创新从100米到1500米以后,上海用开放包容和非常有创新活力的政府管理模式,我觉得可以拥抱互联网,拥抱汽车产业的变革和创新。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开放的,包括外资和全国各地的企业。
 
  传统汽车产业链从五大体系来看,这只是一个狭义的车联网的概念。广义的车联网概念完全不同,从智能化的水平看,现在一个高端轿车的代码数和一个波音787相比多了将近7倍,汽车智能化已经今非昔比了。有一个阶段,汽车为了轻量化,汽车减震系统用高分子系统替代弹簧,加了很多限速,那时候把汽车剖开以后,给汽车穿了件毛衣,再进行模块化的设计,通过这个线,通过插接件的方式,汽车制造不完全追求大了,完全可以向拼积木一样把它分散离散制造,贴近用户中心的制造。大型工业模式,带来了工业的极端繁荣,但是,它解决不了个性化的问题,所以,互联网和新的创新给制造业这追业态模式创新带来了可能性。我认为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因为机器造机器的工作离消费者远,只有汽车这个怪物是创新的怪物,它未来在制造业里面是首先变革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好这个事情。
 
  我很赞赏上汽把路线分段,把高价防地难度系数,提出最后一公里的自动驾驶。工博会上今年有一个样车,智能汽车我觉得还要放大到智慧城市大的智慧网络里面去看智能汽车的未来。这个协同创新我觉得你们想,一辆智能汽车装满传感器,非常智能,说白了,就是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你把你的生命交给这辆汽车,它就是一个自动的机器人,就是帮你行走的机器人。里面有各种人机界面,但是这个汽车如果陷在现有汽车的汪洋大海当中你敢开吗,我给你一把钥匙,给你自动驾驶汽车,钥匙都不用了,在试验场没有问题,但是突然让你到南京路上开,或是高架外环线去开肯定你紧张,你手老想干预它。
 
  我们上海现在有一个创新,把路灯改编成智慧照明网,把几种概念叠加起来,我们做了2.0版的创新,把位置网、车联网、融合,这个不仅仅是照明,而是智慧感知网,如果上海100万的路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变成一个有线无线衔接的CPR,做成城市智慧感知网,再把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改造成交互数据可以对话的,M2M,E2E,车和车,车和人,实现数据化的传递,那时候真正的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就是系统的智能驾驶,不是靠一辆汽车自身的洁身自好,而是整体智能化。所以这个引领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创新是需要大系统大思考,然后大协作来推进的。所以平台经济、协同经济和混线生产,离散制造是趋势,是方向。能不能成为潮流和规律,需要期待解决痛点和迭代创新,需要各种工程技术创新,以及信息化的应用和用户感知的创新。所以未来我们给予期待,这不是在做科学幻想,我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