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未来减速 零部件业酝酿洗牌
作者:李溯婉 发布于:2016-09-26 10:11:52 来源:第1财经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产业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汽车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也渐显。面对供求矛盾日益激化,不但整车企业的压力加大,上游零部件产业发展也亟待转型升级,行业洗牌难以避免。
结构性产能过剩
在工信部牵头下,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从去年开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在,这个调研尚未结束,但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参与调研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秘书长、中国汽车零部件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董剑平于9月24日在“第十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上透露部分调研结果。董剑平称,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市场产销,结构性产能过剩,消费主体市场向四五线城市下沉,整体产业区域承接转移,逐步透视出产业现阶段发展的明显特征。
“2015年,国内汽车产销总量已达到2500万辆规模,行业的总产值7.5万亿元。未来市场年度需求规模,预计顶峰为3500万辆,年增幅为4%左右。目前,国内已经形成整车产能3122万辆,在建的新产能超过600万辆。”董剑平说。
目前,能源结构、环境污染以及汽车产品普及使用之间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矛盾,其中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15年为1.72亿辆,车辆尾气排放成为环境污染重要“贡献者”,预计为30%。随着汽车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车企将遭遇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为薄弱,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有短板、企业综合实力欠缺、上下游支撑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差等,国内汽车产业链仍然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董剑平谈到,调研过程中,对国内零部件供应链现状评价是,目前国内零部件本土化制造体系包括内资、外资,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工业发展需求,但是本土化不代表自主化,仍然有部分关键、高精尖、高利润产品依赖进口。
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在汽车工业总产值中占半壁江山,2015年为3.8万亿元。零部件行业平均利润率为6%~8%,外资合资企业超过15%,自主整体偏低。2015年,国内零部件研发投入占比仅为2%,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严重不足。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大约有10万家,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企业大概1.3万家。尽管国内整体零部件产品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在这几年有很大进步,但是在高技术壁垒和核心部件,尤其是电力电子控制体系,以及高可靠性基础部件方面仍然是外资企业在主导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较薄弱,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国内仅为制造基地,并未进行产品技术导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国内车企近三年海外投资2000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