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租赁市场难题待解
作者:张明柳 发布于:2016-05-26 13:30:35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4月,中央国家机关通过电子反拍发布的公车租赁需求公告为68条,预算金额约为600万元,而实际成交项目为21项,成交金额为145.5万元。
市场潜力大
“目前我们的业务相对稳定,旧的业务平稳进行,但新的需求量并没有爆发式增长,公司的业务量也远远不饱和。”上海一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何啸晨说。这也是绝大多数受访企业的感受。大家都认为公车租赁市场上涨态势不理想,已经成交的业务中,勉强能保证投入产出比的平衡,尚无利润可言。
作为公车改革先行者,中央国家机关在公车租赁方面的探索走在前列。2014年9月起,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对车辆租赁服务定点采购进行试行。根据不同的采购需求,其将租赁服务分为三个包,即京内租车、京外租车以及包车。根据采购金额不同,则规定2万元以内自行选择供应商,2万元以上通过电子反拍形式确定。
对此,目前租赁车企的反馈是:“采购单位通过定点租赁解决的都是机动性比较大的出行,如会议、调研等”,北京北汽福斯特股份有限公司刘佳告诉记者。个人出行则通过货币化或其他形式满足。租赁项目多为短租,长租的业务较以往大幅变少,2万元以内的业务量占比较高。
公车租赁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有趣的是,问到今后是否还会重点关注公车租赁市场,被访企业却表现出高度热情,一致表示依旧看好。
究其原因,一是新兴市场竞争者多,开拓市场需要前期大量投入,无利润甚至负增长是常态;二是较之去年,采购人来电咨询的量有明显提升,由于业务不熟悉、需求表述不明确,或用车类型归错类而导致流拍的情况很多。
业内专家分析,由货物转变为服务,公车采购的性质有了大变化,采购人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适应。从去年的观望,到今年的尝试,采购人已经在积极适应新角色了,这也表明公车租赁市场尚有很大的空间,待企业去开拓。
竞争不充分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采购人更偏向于“老客户”,愿意同有过合作关系的租赁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新进入的企业开拓市场难度较大。被采访企业中有部分表示,自己一直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单位,在公车改革之前就建立过公车租赁的相关业务,公车改革后,2万元以内新增的租赁需求自然而然就接收过来。
但是对于觊觎这块“蛋糕”而新加入的企业来说,日子就艰难多了。开拓新客户本身就难度很大,再加上采购人浅尝辄止的观望态度,和对采购价格的高度敏感,让新加入的企业步履维艰。起跑线的不同,造成市场两级差异,无法形成充分有效竞争。
2万元以上采用电子反拍形式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反映其中存在“猫腻”。“采购人对车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包括尾号、车型、年限、公里数,甚至是品牌和颜色。而且一般用车时间非常紧张,企业根本没有时间去调配。我认为这有故意排除其他供应商的嫌疑。”某定点租赁公司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