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秋:打造高品质的荣威汽车
作者: 发布于:2016-01-28 08:14:27 来源:汽车之家
“中国汽车品牌的用户接受度仍然有提升空间”
然而,相比合资品牌,目前中国汽车品牌的用户接受度还存在差距。王晓秋认为,进一步提升接受度的关键要素在于技术的积累和产品本身,就如中国家电品牌的成功一样,因为技术上的进步、制造能力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竞争力,从而取得产品上的成功。
王晓秋讲到:“如果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能够一心一意做好产品,并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相信总有一天用户会完全接受我们的产品,就像中国家电品牌一样,基本上全部是中国制造。”
● 谈上汽荣威品牌发展
与一些民营汽车企业发展路线不同,拥有国企背景的上汽乘用车起步阶段选择收购了英国汽车品牌罗孚,不过因为商标权等种种原因,上汽最终选择了重新创办一个全新品牌荣威,从此走上了中国品牌的发展道路。
“刚开始选择高举高打的发展路线”
表面上讲,上汽收购罗孚对于刚刚成立的荣威品牌而言的优势在于提前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和平台,那么在现任上汽乘用车“掌门人”王晓秋来看,上汽当时选择这种发展策略的目的还有什么呢?
他讲到:“通过收购罗孚以后,让我们在技术上有一个基础,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造更高的楼。”正因为如此,相比同一时期的中国汽车品牌,荣威品牌通过这次收购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为日后技术研发铺路。”在他看来,这种发展路线称之为高举高打。(注释:“高举高打”经常用于营销领域,通常是指品牌定位高,产品更优秀的策略。)
关于为何选择高举高打的发展路线,王晓秋说:“原先的中国品牌给国人的感觉是一个低质低价的产品。我们不希望一开始就把荣威的产品做坏了,因为一旦做坏了再往上走,实际上很难。”
“合资企业班底,让荣威品牌更加国际化”
不久之后,上汽在公司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高起点、高品质的国际化品牌,那么融合了罗孚技术和合资企业团队的上汽乘用车公司也在当时明确了国际化的发展路线。
对于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很多人不理解或者摸不透,一个中国品牌是通过什么来体现国际化的?对此王晓秋向我们介绍:“因为上汽乘用车当时的人力班底多数来自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合资企业人才,所以我们企业发展的‘做法’和‘打法’与合资企业基本相同。”不过如何定义一个具有合资企业背景和海外成熟技术的中国品牌,是个难题,导致起初荣威的产品在合资品牌和中国品牌间迷离,消费者心中对于荣威产品的定位并不清晰。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