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生命周期评定新能源汽车减排潜力
作者:白雪 发布于:2018-07-13 09:37:4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与传统汽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优势,但在具体车型上,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其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潜力也存在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纯电动汽车都具备较为明显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
那么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消除国内外质疑,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消费者一眼识别具有减排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了解,《方案》旨在对新能源汽车相较于同级别传统汽油车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果进行评价,让消费者能更清晰的识别具有碳减排优势的汽车,同时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以应对日趋严苛的环保法规。
建立汽车全周期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的法案,温室气体排放限额对本国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报道,德国提议严苛汽车碳排放,计划到2030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减少到2021年水平的一半。
而对中国来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向着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节能减排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点,为此,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今年1~4月份,中国市场累计销售22.5万辆新能源汽车。据相关资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保有量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2017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拥有接近80万台的产销能力,保有量更是达到180万台。
2018年是中国新能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新能源车型集中爆发的一年,经历了数十年对汽车工业的摸索和探索,中国新能源站在了“换道超车”的现实抉择前。引发这一系列思考则是新能源车型到底是否环保。
业内专家表示,按照以往评判标准,一辆新车型是否环保依据尾气排放来做决定,尾气排放较少的新能源车型自然而然的被打上“环保”的标签,实际上用尾气排放衡量汽车清洁与否远远不够,中国应当建立汽车全生命的周期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新能源是否真的环保才有事实依据。
伴随庞大市场而来的,则是新能源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准入资质审批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广阔的红海市场下,如何做到建立汽车全周期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CALCM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纯电动乘用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依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开发了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CALCD),据了解,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结构共分为5个层级,最底层的是以输入输出清单、多种影响评价方法作为基础,其上是原材料、能源、运输、生产、回收处理等基础产品和过程数据,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通过调查这些基础产品和过程数据构建了220个零部件生命周期数据,44个子系统生命周期数据、7个主系统生命周期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整车生命周期模型的搭建。
据中汽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CALCD一方面支持了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目前已有近60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基于CALCD开展了近70余项生命周期评价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支持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例如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认监委绿色产品认证以及C-ECAP中国生态汽车评价。”
同时,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在CALCD的基础上开发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CALCM),将汽车原材料生产、电池的生产、整车生产在内的车辆周期,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汽油生产与汽车行驶阶段在内的燃料周期都囊括其中,可以综合评定出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
据中汽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CALCM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纯电动乘用车,后续会考虑将PHEV(通过插电进行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FCV(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汽车)纳入评价体系中。
7月开始启动评价工作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计划今年7月开始启动评价工作,通过汽车拆解和行业调研等工作获取数据,评价多款市场上关注高、技术代表性强的纯电动乘用车,并择机发布第一批评价结果。预计到今年年底,会陆续有多款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结果出炉。
中汽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对新能源汽车相较于同级别传统汽油车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果进行评价,消费者能更清晰的识别具有碳减排优势的汽车,同时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以应对日趋严苛的环保法规,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的推出,将是对如何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以期更有力地服务于我国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工作。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抬高准入门槛,不让车企乱跑
下一篇:汽车发展不可“豪赌”新能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