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跨国车企“抢嫁”本土品牌 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掀合资风暴

作者:中国产经新闻网 发布于:2018-01-13 08:26:20 来源:梁潇
   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都不能放弃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只要能有效地借助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注重“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自然能够在市场新旧更替的浪潮中坚如磐石。
 
  被认定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当初的鲜为人知成为了如今的炙手可热。近年来,自主车企为了争抢市场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逐渐崛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吸引了很多国外资本投资的目光。
 
  据报道,2017年12月15日,华晨与雷诺组建的全新合资公司在沈阳正式成立,新公司业务主要涉及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似是巧合,记者发现在2017年里,很多跨国车企也紧锣密鼓地与国内汽车企业“联姻”。例如,安徽江淮与大众、福特与安徽众泰、北京和戴姆勒、雷诺日产与东风等,都已计划合力开发新能源汽车业务。
 
  业内有观点指出,备受政策扶持和资本青睐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蓬勃发展期,跨国车企此次与自主企业组建合资,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较好的发展方式。不过,机遇发展的背后还存在诸多风险,自主企业需抓住机遇进行研发夯实基础,在迎合需求的基础上寻得更有价值的产业优势。
 
  跨国车企“抢嫁”本土品牌
 
  “频繁合资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品牌在汽车行业崛起的一大体现。随着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中央财经大学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数据是较好的佐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时间截止到2017年11月,我国本土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83%,月度产销均创历史新高;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51.4%。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商机,对于他国企业来说是个无法抵御的诱惑。”新华移动传媒评论员吴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跨国企业开发新能源电动车的成本会很高,找个中间方合作伙伴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更经济便捷的一种解决办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相继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些背景下,外资企业肯定愿意掏一半的钱在中国做实验。
 
  不仅如此,国家为了进一步鼓励新能源市场,也密集落地了很多铺垫政策。其中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7年的6月,国家已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明确表明,从2017年7月28日开始,国外投资商在中国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将不会受到两家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外资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了“通行证”。
 
  “然而,这也为看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埋下伏笔。”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以补贴推动的,中国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均推行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罗磊进一步指出,回顾2017年,不论是动力电池价格的快速下降、打击骗补行为、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还是被延续三年的免征车税、即将正式实施的“双积分”政策,都足以见证了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在行业景气度与国家不断推行积极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外资企业势必会纷纷斥巨资参与其中,抓住这次机遇。
 
  “质”的发展成关键
 
  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是否需要合资的问题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合资潮有可能会重演传统燃油车合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方并没有获得核心技术,最终沦为代加工企业。那么,此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的合资潮有何不同呢?
 
  在温来成看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更多的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从技术上等诸多方面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其他国家处于同步阶段,外资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
 
  “与过去以市场换技术为目的的合资潮有所区别,新能源领域里新一轮的合资潮,彰显出了中方对知识产权与品牌把控的诉求。”罗磊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在新能源领域里,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车企已难觅外资企业的身影,很多传统的自主品牌已经有了和国际车企同台竞争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大家蜂拥而上会给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企业可能将面临如何在市场中谋出路这一大难题。罗磊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程度远不及传统汽车市场,任何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将面临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周期比较长、成本较为昂贵、政策多变、充电桩设施缺乏等各种风险。
 
  而且目前看来,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现象,已升级到城市公共管理的难题,温来成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也需要加强宏观管理,不能光求“量”不求“质”,切勿盲目跟风扩张产生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对于合资企业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难点是甄别合作对象。冯立果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已经被打乱,原有的国有汽车企业已经逐渐被民营汽车企业赶超。因此合作伙伴是抢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基础,跟成败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前文分析指出的种种难点,有业内专家指出,企业和政府可以合力考虑建立考察期,测试合资是否有利于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政府在这个环节必须把好关,尽量引进具有较强核心技术的企业来提高中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实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争得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事实上,从2010年起,中国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而且,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正逐年迅速提升,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0.8万辆。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占全球产量的50%,跃居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51.7 万辆;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58万辆。
 
  同时,根据《中国制造2025》保守预测,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同样迎来六年十倍的发展空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据此,本土品牌和国外资本的新一轮合资潮将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罗磊表示,非常看好新能源车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新能源车是自主的天下,不难看出,未来新能源车的突破,是基于电池技术的提高和新材料的应用。合资进入虽然挤占自主份额,但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一线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利用此次技术革命机遇,充分激发良性竞争,在技术和规模等方面有望后续跟进,更好地促进自主品牌的进步。”
 
  冯立果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从技术角度看,合资有可能会促进技术的更加成熟化,研发成本会随之逐渐降低,同时国家推行的补贴可能会逐渐减少甚至会取消。当然补贴的减少或取消一方面是可以最大幅度避免骗补,有效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让中国的新能源车真正形成良性增长。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市场竞争,让企业专注于技术提高并降低价格,最终更有效地与国际车企进行竞争。
 
  此外,有文章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合资门槛降低是大趋势,这样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给了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产品同场竞技的机会,甚至还能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可以帮助自主品牌实现多年来“走出去”的目标。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要想提供给消费者和燃油汽车一样的便捷性,仍有待时间的积累和考证。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都不能放弃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只要能有效地借助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注重“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自然能够在市场新旧更替的浪潮中坚如磐石。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