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设立“中国品牌日”对汽车行业意义何在

作者: 发布于:2017-05-15 14:13:28 来源:乘联会
   酝酿设立“中国品牌日”,是在2016年6月,后来由国家发改委提出书面请示。今年5月初,国务院批复发改委,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设立“中国品牌日”对汽车行业意义何在

设立“中国品牌日”对汽车行业意义何在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品牌日”,意义何在?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全球有8.5万个品牌,其中著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的比重不到3%,但这些著名品牌拥有世界4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50%的产品销售额。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但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仅有茅台、中国银行和海尔等36个中国品牌上榜,而美国上榜的品牌产品高达227个。
 
  就汽车品牌而言,我国汽车产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虽然中国品牌汽车在某些细分市场已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但产销量的近半依旧是国产外国品牌汽车凑的数,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品牌含金量不高等问题的存在,致使中国品牌成为汽车发展的软肋,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英国品牌价值及战略咨询公司BrandFinance依据公众熟悉程度、忠诚度、推广活动、营销投资、员工满意度,以及企业声誉等维度,评选出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其中入榜的百强汽车品牌有9个,均为丰田、三菱、日产、本田、宝马、奔驰、大众、福特和现代等日韩和美欧汽车强国车企;500强中整车制造商有28家,唯一上榜的中国汽车品牌是吉利,排名第472位。可见,设立“中国品牌日”,是提高我国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需要。这是其一。
 
  其二,设立“中国品牌日”,是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发表关于“三个转变”的论述,总书记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全国上下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国务院在部署“三个转变”时,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其中“创品牌”就是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提高品牌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借用前些日子热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设立“中国品牌日”,则是以国家的名义,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传达中国政府的一种态度和决心,让“中国品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
 
  其三,设立“中国品牌日”,是迎接和满足我国品牌消费时代到来的需要。国际消费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这个国家开始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提升,2015年时人均GDP已经达到7000多美元,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必须随之升级,以满足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6月《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中,专门提及汽车,该《意见》提出,“鼓励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适应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推动房车等高端产品消费,满足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就在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前一周,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打造若干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若干个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从容地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专家、新华社高级记者张毅认为,国内汽车品牌的称呼目前还有点乱。
 
  张毅认为,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涌现出许多知名度很高、市场占有率很高的汽车品牌。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这个汽车的品牌是在哪个国家注册的,考虑最多的是外观、性能和价格。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大国,也是汽车品牌最多的国家。国外知名汽车品牌通过国产和进口,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本土企业又注册了许多自己的汽车品牌。这一部分品牌被称作自主品牌,也有人称作中国品牌。
 
  上月公布的《中长期汽车产业规划》,不再提自主品牌汽车而是改称中国品牌汽车。这一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不一致,容易引起混乱。
 
  为了更好地推进自主品牌汽车战略,不至于引起歧义,混淆概念,在国内还是继续称呼自主品牌汽车为宜。至于中国品牌汽车的说法,在与国外汽车品牌比较时,或者特殊场合,还是可以使用的,但要严格限定范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