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2016年汽车行业十大新闻

作者:葛胜征 发布于:2016-12-20 15:08:5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1、汽车产销量增长率重回两位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2016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2.7万辆和249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3%和14.1%,高于上年同期12.5和10.8个百分点,全年增长实现两位数毫无悬念,这是连续两年车市微增长之后的再次重回两位数增长。
 
  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4.3万辆和2167.8万辆,比上年同期均增长15.6%;与1-10月相比,产销量增速分别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比上年同期,轿车产销分别增长4.0%和4.1%;SUV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增长46.3%和45.5%;MPV产销增速分别为19.3%和21.3%;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39.1%和38.3%。
 
  1-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562.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2.5%,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1%,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5.1万辆,同比增长2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7%,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8.4万辆和327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分别增长了6.3%和5.3%,增幅进一步提高。1-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42.7万辆,销售4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0%和60.4%。
 
  点评:对于今年车市增速重回两位数,有人分析主要原因是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不过今年汽车需求增长也是重要动因,特别是SUV新能源车增长迅猛。有人说,明年受刺激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增速可能再次降为个位数。权威机构透露,明年购置税政策将实行按7.5%征收,这也算是有一定优惠。
 
  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六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42.7万辆,销售4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0%和60.4%。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完成34.0万辆和3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6%和7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2%和18.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表示:“根据已知的销量估算,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占到全球总量的40%。”细分看,1-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万辆和3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6%和7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2%和18.0%。占比方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占比达72%,新能源商用车占比28%。
 
  点评:近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政策,主要从准入条件、积分管理、碳排放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另有媒体报道,2016年,新能源车补政策已于近日由四部委会签完毕,预计将在年底前发布。从政策本身来看,监管都有趋严态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新政更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自主品牌增速回升
 
  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5.1万辆,同比增长2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7%,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07.7万辆,同比下降4.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1%,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自主品牌SUV销售456万辆,同比增长57.4%,占SUV销售总量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MPV销售199.4万辆,同比增长23.2%,占MPV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1-11月,乘用车累计共销售2167.81万辆,同比增长15.57%;其中,SUV以45.49%的增长领跑市场,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62%。
 
  SUV销量分布中,自主品牌仍然是最重要推动力。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在SUV中的占比为57%。同时,合资品牌正在深化SUV布局,与去年SUV销量前十名普遍为自主品牌不同,今年已经有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大众途观、北京现代途胜和东风日产奇骏等4款SUV车型入围。
 
  点评:得SUV者得天下,几乎已经成为近两年车市的真理。盘点销量大涨的车企,无论合资与自主,几乎都有一款或数款SUV车型大卖。车企更是纷纷公布了投放更多SUV车型的计划,根据国际汽车市场车型结构分析,国内SUV市场还有提升空间。
 
  4、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开
 
  7月10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即可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这对非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该政策无疑是打开了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门。各行业的企业都欲借政策春风拓展该领域业务,抢得市场先机。
 
  从政策制定的目的来讲,该政策摒弃了行业界限,以动员市场最优科研力量参与电动汽车产业竞争为目的,希望把我国电动汽车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截至目前,先后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五家企业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浙江万向、江铃新能源、国能新能源(NEVS)、知豆、江苏奥新等电动车公司都在抓紧推进资质审核。如果不出意外,第六张资质会在他们中诞生。
 
  点评:一边是“僵尸车企”的劝退,一边是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从机制上不断完善优化。该政策虽然放宽了准入范围,但对研发能力、技术创新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而且更加严格。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给一大批有造车梦想的外行们带来了机会,也给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腾出更多的、可能的发展空间。
 
  5、《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
 
  8月11日,发改委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将根据规划目标,对燃油汽车规模企业设定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产销量的年度比例要求,并折算为企业应缴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数量。
 
  “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是指汽车企业生产和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燃油汽车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可通过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生成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或从碳排放市场交易获取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但作为一种独立的交易产品,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在交易体系中将单独管理,交易主体限定在规定的范围,避免与其他配额交易交叉。该办法自2017年开始试行,2018年正式实施。
 
  点评:目前,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补贴,一方面大量的补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国补在500亿/年水平),长期补贴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一味的补贴退坡会影响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在这种背景下,碳配额交易应运而生,用传统车的盈利来补贴新能源汽车,用新能源落后企业的盈利来补贴先进企业。
 
  6、新能源汽车骗补结果公布
 
  今年初,部分车企被曝光出通过数据造假,骗取国家财政补贴,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骗补产业链,引起外界一片哗然。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通过自查与现场督查的方式,调查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全面核查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新能源汽车生产与使用情况。
 
  9月8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对恶意骗补车企进行了响应处分,包括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罚款、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予以剔除等。对检查中发现的其它问题,将视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点评:骗补车企的不耻行为令人唾弃,相关部门打击骗补行为有利于把宝贵的财政补贴资金真正用于促进新能源车健康快速发展。新能源车的发展目前还离不开政策扶持,如何制定更加完善又具可操作性的政策,将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
 
  7、传统车企高管成批转投新兴造车企业
 
  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际,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特别是新技术造车正呈兴起之势。人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不少传统车企高管或被挖或主动跳槽互联网造车企业、新能源车企业,引发业内关注。
 
  这些跳槽的传统车企高管大多曾是主流车企的一把手或者外资品牌中国区的一把手,级别之高令人瞩目。较典型的有,原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宣布离职,选择加盟新型互联网造车企业和谐富康,并担任首席运营官;上汽集团原副总裁张海亮出任乐视超级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广汽菲亚特原总经理郑显聪出任蔚来汽车执行副总经理;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原总裁兼CEO付强,选择了与戴雷同样的去处,加盟和谐富康旗下全新组建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爱车公司,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这种成批次的跳槽规模,或许会招致更多传统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转投创业新兴造车企业。
 
  点评:中国车市巨大容量及潜力让业内人士看到无限可能,传统车企高层在职业发展达到天花板后尝试新的发展方向,还是让人敬佩,正是各种高端人才的努力、尝试,才给中国汽车行业提供更多发展预期。当然也有人认为,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往往财大气粗比传统车企更烧钱,因此给高管的薪资待遇更高,这也是吸引传统高管的重要原因。
 
  8、“僵尸车企”退市提速
 
  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部分车企撤销生产资质。
 
  事实上,早在201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下发了相关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通知显示,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求退市。截止到2015年11月,第一批在2013年被公示的48家车企(包括乘用车生产企业和改装客车生产企业)中,有14家未达到准入考核条件被勒令退出。
 
  点评:“僵尸车企”可以高价出卖生产资质即“壳资源”,在此前生产资质“终身制”下,拥有生产资质的地方小企业可能凭借“空壳”向收购企业漫天要价,妨碍行业重组,僵而不死。此次政府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目的也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督促落后产能的退出,实现资源的整合升级,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
 
  9、江淮与大众联姻 上汽与奥迪合作
 
  9月7日,大众与江淮签署备忘录,确定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以推进成立主攻纯电动车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新合资公司。大众在中国已经有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根据中国的合资规定,一家外国车企只允许在中国拥有两家合资公司,所以大众与江淮的合作一时备受关注。目前,大众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签订初步协议,建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
 
  德国当地时间11月11日,上汽集团与奥迪AG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共同生产和销售奥迪相关车型。这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特别是一汽奥迪经销商反应激烈。一汽奥迪400余家经销商组成联盟,向奥迪方面提出了严重抗议。11月30日,奥迪方面作出了阶段性的让步,暂停与上汽集团关于销售和网络的谈判,但是并未完全终止合作。2017年3月之前,奥迪、上汽集团、一汽奥迪经销商联合会再商谈,同时一汽集团也将被邀请参与。
 
  点评:为了开拓更多利润来源,外资品牌希望多成立合资公司。但国家有相关政策也需要遵守。相对来说,江淮与大众合作由于有了李克强总理的背书,而且是涉猎的新能源车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可期。而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则因为经销商的介入,变得充满变数。
 
  10、外行跨界造车方兴未艾
 
  11月21日,蔚来汽车在伦敦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发布会,发布英文品牌“NIO”、全新Logo、电动汽车EP9,并计划于2018年推向国内市场。11月中旬,清洁能源公司汉能集团发布了4款太阳能动力汽车。而就在不久前,原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对格力造车的进展大方回应称:“今天我来捅破这层窗户纸: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4月20日,在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乐视向全球发布了乐视超级汽车。乐视超级汽车的品牌名称正式定名为“LeSEE”,号称是“完整的汽车生态系统”,这是驱动乐视造车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进入汽车产业已屡见不鲜,如腾讯、百度、乐视、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无一例外地都是打着互联网大旗,向传统汽车制造业扑去,人们造车的热情似乎从未像今天这般高涨。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还有其他非汽车生产商也正在争相涌入汽车制造业。与此同时,跨界造车的公司与传统汽车生产商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点评:2016年,外行跨界汽车行业可以说如火如荼,很多炫酷的概念车也让人眼花缭乱,大部分的切入点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行业,在专业复杂程度上也超过外界想象。外行想要造汽车,除了要破解技术难关,还要具备生产资质、资本等必备要素,挑战可谓不小。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