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聚力”2019 28款新产品蓄势待发
1月25日,2019一汽-大众新闻年会在北京举行。2018年,一汽-大众锐意“攻坚”,硕果累累。2019年,一汽-大众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惊喜?
一汽-大众宣布将2019年定义为“聚力”之年,重点构建用户体验最佳的产品和服务,打造行业领先的成本能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019年,一汽-大众将正式发布第三品牌。新品牌将于2019年2月发布,是大众品牌旗下全新子品牌,是纯正的德系品牌,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投放中国市场。围绕中国市场所需,首先投产三款产品,主打SUV产品。
2019年一汽-大众将有28款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奥迪18款(含进口车),大众8款,新品牌2款。
回顾2018 打赢了攻坚战
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2274.5万辆,同比下降4.6%。但一汽-大众仍实现全年累计终端销量突破205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39.1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6.1%;奥迪品牌终端销售超过66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1%。一汽-大众2018年7-11月份终端销量连续五个月蝉联各大乘用车企业榜首,整体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8.2%提升至8.8%,是规模前十的车企中,份额增长最高的合资企业。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刘亦功总结,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小寒潮”中,一汽-大众全体系顶住了内外部的巨大压力,在经营成果、未来布局和体系能力建设等方面实实在在打赢了“攻坚”战,迎来了企业历史上最密集的产品启动期和项目建设期,并进一步夯实在产能、体系、产品、用户以及新兴业务等五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产能布局方面,2018年,一汽-大众长春奥迪Q工厂、华东基地、华南基地二期以及华北基地在半年时间内密集建成投产,年产能新增90万辆。新投产基地将与原有的长春基地、西南基地组成一汽-大众全国五大基地,集合高自动化率、环保技术等产业前端技术,并率先引入MQB和MEB平台,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随着五大基地布局的完成,一汽-大众产能得到极大提升。2018年一汽-大众全年生产整车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体系建设方面,一汽-大众聚焦高效、精益的企业运营,启动了企业的流程管理变革项目,发布数字化战略,并在生产及物流过程实行精益化管理。奥迪品牌中国专有部分开发工时占比翻一番,大众品牌实现了更前端的开发介入。公司两大品牌的订单冻结周期实现大幅缩短,千台车故障目标完成率达120%以上,整车质量水平行业领先。
在产品投放方面,一汽-大众在“产品大年”已陆续向市场投放了全新一代宝来、T-ROC探歌、全新一代CC、全新奥迪Q5L、全新奥迪Q2L、TAYRON探岳、全新奥迪A4L和新高尔夫•嘉旅等21款实力车型,形成从轿车到SUV全覆盖的产品力。新产品、新形象,全新的车型重塑一汽-大众品牌形象,且更加贴近年轻化的主流消费群体。
一汽-大众不仅聚焦自身发展,更寻求与全社会的共赢,每年在社会责任层面直接投入近5000万元人民币,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新品牌即将亮相 28款新产品将投放
2019年,一汽-大众将正式发布第三品牌。
据悉,新品牌是大众品牌旗下全新子品牌,有着纯正的德系血统,将于2019年2月发布。新品牌将进一步满足中国用户对德系车的喜爱和需求。
目前,新品牌的生产和营销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将在一汽-大众西南基地进行生产,主打SUV产品。
除了新品牌,一汽-大众还将向市场投放28款新产品。其中,奥迪品牌18款,大众品牌8款,新品牌2款。
在未来2到3年内,一汽-大众的产品将全面装备车联网功能。
如何“聚力”2019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汽车市场低增速将成为常态化,优质龙头效应显现。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新能源双积分等政策压力加大。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等新技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汽车产业将走向新一轮的分化,企业间的优胜劣汰进一步加剧。一汽-大众将如何迎接挑战?
一汽-大众将从三个维度聚力全价值链升级,开启合作新模式。首先,一汽-大众将聚力全价值链“优化”,提升精益化水平,重点加大本土研发介入深度,继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支撑市场竞争。同时,一汽-大众聚力全价值链“共创”,与合作伙伴们共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共创高端制造产业链集群和共创高端数字化移动出行体系。最后,一汽-大众将聚力全价值链“革新”,最大化释放内部能量。
已到任四年的一汽-大众第一(财务)副总经理赛德利骄傲地说,一汽-大众旗下两大品牌的车型跑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到2025年,一汽-大众的产品线将扩充至近40款,新能源车型将占到一汽大众产量的四分之一。同时,一汽-大众还将加强技术创新,建设新能源实验室,进一步扩大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先技术优势。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