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科技部部长万钢

解读中国发展新能源车技术路线图

作者: 发布于:2016-05-05 14:51:31 来源:新华网

  电动汽车时代还要不要发动机?
 
  万钢认为,我们非但需要,而且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小型、轻量、电子化将成为发动机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需要专项增程式,也需要专用发动机,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有更大努力。通过比如混合动力、涡轮增压降低发动机的排量和尺寸,这为电机增加了布置的空间,在长距离方面又发挥电机更大的作用。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形式,增程式的是有发电机,这个发电机怎么跟上电池的反应速度?这就需要使动力更加顺畅。经过专家的讨论清洁、高效、小型、轻型将是发动机的趋势。
 
  这样情况下中国企业也研发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最低要求是50公里,大多数中国汽车产业用了70公里或者75公里,这是由于我们多年来对4000多辆电动汽车进行了多年观测下来,得到结论大概75%汽车是行驶50公里以下,90%汽车是在75公里以下。如果能够每天充电,90%以上插电式可以用纯电动,在市区达到零排放,这是我们今后要发展的方向。
 
  中国品牌汽车也涌现出一些很好的产品,比如北汽、比亚迪、江淮的新能源车,这些汽车现在越来越多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主要是在性价比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我们在高端车型上还要努力。
 
  燃料电池也在走入市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可能市场化的路径要长一些,要多一些等待。从2003年开发第一辆燃料电池后,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先是高校组织开发,逐渐进入企业。去年,上汽完成了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低到高,一直到青藏高原的试车,燃料电池汽车也在逐步走向市场。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有一些排放,将来可以用燃料电池补短板,我们又融合了这些技术在一个发展方向,使创新的投入能够更加集中,更加高效。
 
  在谈到电动汽车安全性上时,万钢认为,安全是电动车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应该在这方面下很大工夫。电池安全上,整组安全上,布置的安全上,意外情况下,都要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另外,互联网时代安全保障应该是最新的技术,就是全程实时控制。所有的公交场都做了全时全控制,也就是说,所有的公交车运行过程当中,每一个电池都被监控者,如果一旦有过热就自动报警,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下保障汽车行驶高度的安全。
 
  另一个发展就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车网的融合,电动汽车不单作为储能终端,它甚至可以在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信息互联当中相互交融。这样就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供给。比如分时租赁,出门就可以知道身边有什么样的车可以租,停车也可以实时找到电动汽车,包括充电的位置。这些也是“十三五”规划当中要进行综合研究,已经逐步进入了综合交通系统。
 
  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国际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中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采用了公交运行,再逐步进入家庭运行的方式。2011年的时候新能源车不到5000辆,一直到2014年才85000辆,当时觉得50万辆指标很难达到。但是去年就达到37万多辆。但是这里有一点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推广不仅是研发的事,汽车制造商的事,更多是全社会的支持。对于新能源汽车取消摇号,取消限行,保证优先停车,能够给予政策发力,全面创新,才能够真正地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
 
  年底全球电动车产量超过145万辆,2008-2014年全球EVI16个成员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今年巴黎气候峰会我有幸参加了能源使命的联合行动计划,我们将和20多个国家一起为在今后的五年当中,加倍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所以这个将也是作为我们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也是今后在能源使命当中研发的一个重点。”万钢说。
 
  同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进行了国际合作,成立了中国和德国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也有中国和美国的清洁汽车联盟。最大特点就是所谓“2+2”模式,中方和外方产学研的结合体形成促进基础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共同发力。
 
  “我很高兴能看到中国汽车企业和国际汽车企业正在融合,去年我花了点时间亲自驾驶戴姆勒奔驰和比亚迪联合开发的汽车,这样的联合研发的汽车同样得到了所有的政策优惠,我们一再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开放的,在中国市场上都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我们更加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国际化。”万钢表示。
 
  作为产业发展今后仍然有很大的挑战,核心技术研发还需要持续深入,在电池、电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发展上要继续加强。整车能力,集成能力,特别是安全性还需要我们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形态来对它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要牢牢把握住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汽车市场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在中国是一个有希望的、有光辉前程的朝阳产业,是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产业,也是今后科技创新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大汇总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