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暂停公车采购是自主品牌的公平较量

作者:李茹蓓 发布于:2014-04-22 11:47:00 来源:腾讯汽车
  近期,北京宣布,出于降低三公消费的考虑,暂停一般公务车购买。
  
  本来,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消息,但是国内很多专家竟然得出“首都停购一般公务用车,受影响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荒唐结论,这种结论不但是对北京政府善政的一种反击,更是在抹黑自主品牌,给自主品牌凭空增加了一个反对降低三公的罪名。
  
  其实如果对中国公车采购情况有一个稍微了解,就会发现这个观点不但根本就站不住脚,而且完全是颠倒黑白、似是而非。事实上,暂停公车采购不但不会打击自主品牌,而且对于自主品牌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不仅希望暂停变成长期停止,更希望这种善政从北京一地,扩展到全国。
  
  因为在目前这种公车采购体系之下,自主品牌是最大的受害者,早一天结束和停止这种采购体制,自主品牌的伤害就能更小一些。
101287445
  
  原因如下。
  
  公车采购中自主品牌从来不是主流。中国公车采购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现存公车粗估大约有300万台,而这三百万台公车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大众、奥迪、本田、丰田、别克、福特等合资品牌,而自从有公车采购的那一天起,自主品牌就处于被歧视地位。
  
  据统计,一直到2009年之前,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中的比例不到10%,2009年出台强制50%新政以后,自主品牌份额略有提升,但是直到2012年,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的占有率依然不到20%。与此同时,同样根据2012年的数据,自主品牌在包含商用车在内的整体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乘用车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即便在仅仅包括轿车、SUV和MPV的狭义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也超过25%。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在自然市场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公车采购中的市场份额。目前的公车采购体制,存在严重的对于自主品牌的歧视和排斥,公车采购的市场越大,自主品牌受到的损失越大,公车采购的市场越小,自主品牌受到的损失越小。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公车采购歧视自主品牌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纳税人供养的公务市场,采购的时候反而倾向于采购外资品牌的汽车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公车采购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所以采购的时候,总是倾向于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样花着公家的钱,坐着自己的车,自然是钱越多越好,车越大越气派,反正心疼的不是自己,享受的不是别人。自主品牌的产品普遍排量较小、价格较低、档次不高,自然是不入公车采购法眼,几十年来,只能分一杯剩饭残羹。
  
  而在自然市场,因为消费者都是普通人,花的是自己的钱,买的是自己的车,算起账来斤斤计较,性价比明显更高的自主车,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了。
  
  当然某些专家会立刻祭出一个政府采购强制给予自主50%的份额。其实几十年来,类似的鼓励或者强制采购自主车的份额已经多得不可胜数。如果一纸规定能够管住几千万公务员,那么中央只要出几个规定就万事大吉,所有的改革已经迎刃而解,一切早就社会大同了。中央政府关于禁止公款吃喝的各种通知、条例、办法堆积起来比喜马拉雅山都要高,但是公款吃喝何曾有一天停止?
  
  20多年前就规定,只有副部级干部才有享受专车待遇,而实际上现在东部省份的一个副科都基本配有专车了。
  
  十几年前的政府采购法就明文指出,政府采购应该优先采购本国的产品、工程和服务,但是公车采购照样是大众、丰田和本田的天下。
  
  2009年国家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出,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不得低于50%,这个算是一个硬杠杠了吧,但是时至2012年的数据,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不足20%。
  
  所以,既然公务消费明显地偏向洋品牌,不利于自主品牌,因为社会缺少有效监督,无论如何也监督不住他们贪婪的内心,出台多少规定,也不能阻挡公务人员对于高大上的向往,与其和领导干部们斗智斗勇,耗费大量行政资源、财政资源,还不如釜底抽薪,直接撤掉或者降低公务用车范围,甚至彻底停止一般公务车采购。公仆们需要坐车,可以自己买,哪怕财政出补贴。这样一来,补贴的钱是自己的,买的车也是自己的,自己花钱自己买车,心疼的是自己,最求高大上的心态未免会稍稍收敛一些,自主品牌的实际购买率反而会升高。
  
  所以对于北京暂停一般公车采购,笔者是双手欢迎。并且热切地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全面停止采购公车,这样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三公费用,还可以给自主品牌以更大的公平。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