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税改革 威胁配备标准边缘车型
燃油税来了,消费税来了,政策导向带来市场价格的波动,站在配备标准边缘的公务车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上个月底,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汪氏威特2008(第五届)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处长公开表示,国家正在研究以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为基础,建立具有奖惩兼备功能的税收政策。
业内人士预测,这意味着随着燃油税和消费税的改革之后,汽车行业可能无法避免价格上涨的趋势。尽管李万里表示税收政策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改变私家车的使用习惯,普遍官员也认为不会对使用频率稳定的公务车市场造成太大冲击。然而,汽车价格即将上涨的事实将使一些位处公车采购标准边缘的高端用车面临出局的尴尬境地。
价格上涨成必然趋势
“要继续运用燃油税、消费税等手段,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做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鼓励小型车辆多人乘坐,减少单独驾车现象;在私家车型的选择方面,鼓励从大排量、大尺寸转向较小排量和较小尺寸;鼓励政府采购和社会公众人物使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李万里说,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发,应对涉及车辆的购置税、消费税、燃油税、公路收费制度等全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革方案,对采用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给予优惠,对高耗能产品要加大税费的征收力度,做到奖惩并举。同时要考虑消费税、购置税等与节能、环保指标联动调整的改革方案。
此外, 李万里还表示:“要运用燃油税、消费税等手段,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鼓励从大排量、大尺寸转向较小排量和较小尺寸,这是应对高油价,构建节能型社会的有效引导。”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认为:2006年调高大排量车型消费税不久,就赶上中国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因此汽车的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但这一次已经没有关税下调的因素,一旦消费税上调,进口大排量车型的价格会大幅上扬,市场影响不言而喻。更多的业内人士亦表示,消费税、燃油税等税收政策一旦出台,势必影响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和消费市场的变化,相关政策将开始重新平衡汽车产业与能源、环保之间的博弈天平。
站在采购标准边缘
从整体市场分析来看,汽车价格上涨将给汽车市场带来一系列影响。尽管对于即将开征的燃油税,李万里表示,不必担心开征后会影响汽车销售市场的增长势头,实际上对于汽车市场,尤其是私家车市场有着不可避免的冲击。
不仅如此,有厂商表示,如果消费税开征导致汽车价格上涨,即使需求量稳定的公务车市场也将因为总体预算的限制而超支,虽然在汽车采购金额上不会受到影响,但在采购数量上会相应减少。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费国炎副处长认为,在汽车价格变动而财政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公务车市场是会受到影响的,尤其是乘用轿车的采购。
而消费税对公务车市场影响最大的估计是高端乘用车,尤其是徘徊在公务车采购标准边缘的车型,一旦价格上涨,就有可能超标,从而退到公务车市场门外。
费国炎认为,在标准边缘的公务车是否会随着消费税的出台真的被边缘化,这取决于消费税的额度和厂商涨价的幅度,在出台消费税时相关部门也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同样厂商在制定上调价格的额度时也应该将此考虑进去。当然,一旦此类标准边缘的高端公务车收到冲击过大,政府和厂商都会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调整来稳定市场。
自主品牌迎契机
“如果消费税开征,价格上涨已经是必然趋势。”一汽丰田大客户部高级主管周凯这样回答,面对即将可能出台的燃油税和消费税,业界也早已一片哗然。
周凯跟记者分析,在消费税导致的涨价趋势中,有的企业能够将消费税附加给厂商的成本自行消化,从而使价格波动幅度减到最小,对市场影响不大。这些往往是那些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和没有进口关税的厂商;而有的企业无法自行消化这些成本,主要是进口产品,投入成本高,消化能力有限,就只能通过涨价来维持盈利状态的销售;另一种合资产品在核心技术转让费用上无法避免,因此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涨价。
因此,自主品牌在这次消费税改革浪潮中,将获得先行一步的筹码,究竟能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还看各企业如何应对国家政策。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产品适应力强的企业才能谋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周凯这样强调。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