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福田携手央企拓展海外市场

作者:葛胜征 发布于:2009-06-05 09:39:2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汽车企业快速奔跑的两条腿,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外市场不仅成为中国车企提升销量的重要战场,更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国门、做大做强的表现舞台。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汽车出口遭受重创,如何做大海外市场,成为目前车企最大的蔽障。

 


  
  福田汽车通过与数家央企及事业单位团体等单位达成海外战略合作的模式,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之道。
  
  5月20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福田汽车总部召开的“福田汽车与央企海外市场恳谈、合作签约暨交车仪式”上,福田汽车与中国铁建、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数家大型央企、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团体就海外业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部分相关企业签署了海外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和谊介绍了这次合作的意义,这些央企在海外市场采购车辆时将优先考虑福田汽车的产品。同样,福田汽车也将为央企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并借央企在海外市场的资源和经验优势,扩大福田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份额。
  
  借力央企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
  
  据了解,来参与恳谈会的大型央企、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团体大都“财大气粗”,并具有多年海外运营的成功经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也很庞杂,对车辆的需求很大,更重要的是对海外市场的特点和变化比较了解。
  
  恳谈会上,参会的央企等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海外业务运作与经营情况及成功经验,并对福田汽车的海外市场开拓提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建议。
  
  徐和谊介绍,这些央企及事业单位团体都是福田汽车长年的老客户,他们在海外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资源,可以为车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针对性并可操作的建议。福田汽车就是希望借此机会,与这些了解海外市场的老客户交流沟通,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为海外市场的开拓寻找新的突破口。
  
  开拓海外市场一直是国内车企坚持 “走出去”的战略,凭借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产品性价比的优势,中国汽车出口一度凯歌高奏、发展迅猛。但在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汽车出口出现严重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进出口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出口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14%。严峻的市场形势,并没有阻挡国内车企开拓海外市场的决心,他们反而更积极地以各种创新方式开拓海外市场。
  
  徐和谊认为,虽然金融危机使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受到较大影响,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车企此时更应该坚持“走出去”的战略,而不是打退堂鼓。
  
  “当然在危机情况下,企业要更谨慎,准备得要更充分,才能避免犯大错误。我们与央企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是延续和扩大合作,借鉴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徐和谊强调。
  
  开创了全新的合作模式
  
  事实上,福田汽车成立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善于创新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福田汽车已连续五年在国内市场保持了商用车销量第一、连续三年保持全球商用车排名第二的优秀业绩。品牌价值也成为国内位列三甲的汽车品牌。今年1~4月,福田汽车累计销售汽车18.2万辆,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了企业发展的新突破。
  
  徐和谊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福田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以及新老客户的厚爱。
  
  徐和谊在强调上述之言并非“客套话”后,话锋一转,又很肯定地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福田汽车的产品过硬、服务过硬、技术性能过硬,这才是福田汽车取得好成绩的本质原因。
  
  “任何合作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基础上的,否则合作就不长远,也不能取得更大成绩。央企等单位固然能为福田汽车提供需求订单和经验,但福田也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合作的基础。”,徐和谊对此很肯定。
  
  业内人士分析,福田企业与央企的这次合作有利于福田汽车进一步寻求海外市场开拓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也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全新的合作模式思路。
  
  
  借力打力 互惠共赢
  
  合作共赢是很多企业挂在嘴上的经营理念,但在国内的汽车企业中,能把此理念落实得像福田汽车一样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还不多。
  
  汽车产业是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的产业,在现代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产业细分,使汽车制造各流程分工更加专业,从降低成本和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再大的汽车集团也不可能把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做得完美无缺。各有技术优势、各有成本优势、各有服务优势等都成为汽车产业不同环节各企业的发展亮点。这就为车企的彼此合作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都不具优势的前提下,要想快速发展,就得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成果,最好跟其他企业合作。
  
  可是,为什么很多车企一边在喊着“合作”的口号,一边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立“大而全”的汽车“集团”呢?
  
  当然,他们的理由听上去也很充分:为了防止受制于人;为了降低其他环节成本;为了将来能成为汽车“巨头”……
  
  这些理由有道理却不专业,看似远见实则短视。原因很简单,即使是现在的跨国汽车集团也需要采购其他车企的零部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优胜劣汰和产业集中。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所以提出鼓励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因此,一个车企不能指望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学会和善于借力打力,在与自身实际相吻合的领域,多与其他企业合作。
  
  其实,很多车企都想到了合作,但在实际中,又往往患得患失,还没有合作成功,就开始顾虑利益的分配。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合作上,合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基本原则,道理都明白,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往往就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利益,而忘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福田汽车经过短短十几年历程,就发展成为国内商用车第一品牌,国内汽车品牌价值前三甲。福田的发展模式,给汽车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汽车频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