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节能减排等成政府工作重点 政府采购掀起“低排量”车潮

作者:修霄云 发布于:2008-09-12 09:32:5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在汽车节油、节能减排、提高消费税税率以及燃油税将择机实施等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后,1.3L~1.6L低排量车在政府采购领域将大有作为。从各地公务车采购数据分析,轿车在1.4L~2.0L排量区间采购量最大。豪华越野车的采购也越来越少,进口越野车几乎没有,2.0L~3.0L越野车采购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轿车和越野车的采购都在趋向低排量。现在1.3L~1.6L低排量车型虽然较多,但符合政府采购的车型却不多,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汽车厂商应该放眼未来,看到低排量车型在政府采购的商机。

  今年,关于控制大排量消费,提倡使用节能环保低排量的汽车政策层出不迭,其中对公务车采购的影响最为明显。
  
  9月1日,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开始实施;8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6月20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节油节电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今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以降低公务车油耗20%为目标,带头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近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财政部今后将抓紧完善各项财税政策,这其中就包括“择机出台燃油税”。
  
  这一系列围绕着汽车而出台的政策,都表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将成为今后政府力争实现的目标,公务车采购也将围绕此趋势而开展,低排量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销售量也会与之增加。
  
  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需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
  
  与此同时,耳熟能详的燃油税“择机开征”之说又频频响起。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表示:在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国家将结合当前形势,根据节约能源和道路交通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相关通知,提出了公务车节油措施。要求: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进一步扩大不同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差距。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一系列信息表明,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税收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国家定下节能减排硬性指标的大背景下,大排量公务车的需求将越来越少,低排量车的采购在政府采购领域将掀起高潮。
  
  这里的低排量车指的主要是1.3L~1.6L之间。政府官员普遍反映:“1.3L以下的排量可能不能满足政府的办公需求。所以1.6L左右的排量可能会成为以后政府公务用车的黄金排量。”
  
  7月23日,北京市财政局向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提交的《北京市2007年市级决算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提出,北京市将适时调整公务车配备价格和标准,积极选用小排量、经济环保型汽车的建议。
  
  社会环境变化促进低排量发展

  
  据记者统计,现在全国各地依然主要使用价格和排量的双控标准来实现公务车的采购,大部分公车采购主要集中在2.0L,25万元以内的汽车,也有部分地方只控制价格在25万元以内即可,所以轿车大排量的采购较少。大排量车的采购更多存在于没有国家标准的越野车采购中。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自产原油18665万吨,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计算,2020年前,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7亿吨,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将达到60%。届时,汽车所消耗的燃油将占到整个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1/3。
  
  因此,能源紧缺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汽车节能消费应当成为一种主流。公务车具有引导和示范大众采购的效应,更应把节能减排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官员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透露,我国正在制定节能环保型汽车标准。
  
  此次汽车消费税政策的调整,规定排气量在3.0L以上至4.0L(含4.0L)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L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很明显,2.0L~3.0L这一公务轿车用量最大的排量段没有在调整范围内,越野车却未能“幸免于难”。
  
  但燃油税的实施必将波及到公务车。按照现有公务车采购标准,公务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都会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低排量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采购离现实会越来越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