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上汽南汽合并 汽车航母现身

作者:徐淳 发布于:2008-01-07 17:14:3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海内外高度关注的“上南合并”开花结果。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与跃进集团(南汽母公司)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双方进行全面合作。这是中国汽车业23年来最大的并购事件,也是跨地区国企重组的典型范例。 



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与跃进集团(南汽母公司)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上汽南汽联合后,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短期内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航空母舰。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将带动国内汽车行业掀起新一轮兼并重组,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上汽吃香的 南汽得实惠

  按照公布的全面合作协议要点,跃进集团的汽车业务,即南汽业务全面融入到上汽旗下。其中,整车和紧密零部件业务注入上海汽车(上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其他零部件和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东华公司”,该公司由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合资成立,上汽拥有75%股权,跃进拥有25%股权。作为代价,跃进获得上海汽车20.95亿元人民币,并取得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占上海汽车总股本约4.88%。并入上汽后,南汽保持名称不变、法人地位不变,税收归属南京不变,但南汽接受上汽的统一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各有所得。跃进拿到的3.2亿股,只占上汽汽车不到5%的股份,比起独大的上汽集团持有80%的份额,是小巫见大巫,能否在董事会占一席之地还不得而知,实际上退出了经营。上汽汽车则拿到南汽MG名爵、依维柯轻型车、原南京菲亚特汽车工厂和紧密零部件业务等优质资产,并掌握了这部分资产的规划权、经营权。

  对南汽及其母公司跃进集团而言,则是卖了个好价钱,而且可以坐收红利。3.2亿股按照上海汽车2007年12月27日的股价27元每股计,其总市值是86.4亿元,高出南汽资产的估值一倍多。此外保持上汽南汽双方原各自企业的法人地位和纳税渠道不变的“中国特色”安排,也充分照顾了南京市的既得利益。

荣威名爵殊途同归

  双方全面合作签约后,各项业务整合随即全面推进。根据目前上汽和跃进商定的初步规划,双方将在资金、研发、营销、制造和采购五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归纳为“五统一”原则,即规划、研发、营销、制造和采购五统一。

  全面整合中,荣威和名爵两个自主品牌是重中之重。

  名爵和荣威本是同根所生。2005年,上汽南汽争购英国MG罗孚公司资产,上汽获得了罗孚75和罗孚25全系列轿车和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南汽收购了MG罗孚的生产设备和固定资产。随后罗孚汽车在中国衍生为两大自主品牌——上汽荣威和南汽MG名爵。

  在12月26日的记者会上,双方一笑泯恩仇,胡茂元直言“原来打架,现在不打了”。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用“扼腕痛惜”形容与上汽错过的几次合作机会,胡茂元更是用“以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来热情回应。

  上海汽车总裁陈虹表示,双方整合后,上汽会继续保留MG名爵品牌,并把名爵和荣威按差异化品牌定位发展。今后名爵将偏重于运动时尚,荣威偏重于尊贵典雅,而在海外市场上,上汽会主打MG品牌。

  由于名爵和荣威在技术和零部件方面有很强的共享性,未来名爵和荣威将统一生产,上海和南京生产基地将按车型平台来分工。同时双方在英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也将合为一家,原南汽旗下MG英国工厂恢复生产后,英国业务将成为上汽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平台。

  未来3年,上汽将投资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其规模是现在的3倍。

南汽与菲亚特黯然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上汽版图前,南汽与意大利菲亚特的合资公司南京菲亚特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媒体见面会上,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透露,在与菲亚特长时间沟通后,双方已经就股权转让达成一致,菲亚特退出南京菲亚特。

  1999年4月,南汽与意大利菲亚特共同投资组建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但直到今年,南京菲亚特只生产了四款产品,市场占有率少于2%。

  南、菲矛盾的爆发始于2006年年底。菲亚特提出双方共同追加约50亿元投资,希望到2010年在中国的年产销量达到30万辆,当年南京菲亚特年产量仅为3.13万辆。然而资金紧张的南汽一直没有答复,忙于自主品牌MG名爵的开发生产,使得菲亚特认为南汽继续合作诚意不够。
 
  经过长时间扯皮后,菲亚特汽车终于与南汽分手。俞建伟表示,尽管在乘用车上不再有资本合作,但在商用车和零部件上,南汽和菲亚特还将保持合作。目前南汽与菲亚特旗下依维柯合资的南京依维柯公司,生产高端轻型客车,是之前南汽盈利状况最好的资产。

  分手后,南京菲亚特工厂将作为一个生产基地生产上汽统一规划的车型,包括自主品牌或上汽其他合资公司的车型。

  急于寻找出路的菲亚特则将命运押在奇瑞身上。菲亚特发表的官方声明 “2008年开始将紧锣密鼓进口新车型销售,同时等待确定与奇瑞汽车建立伙伴关系。”

  今年8月7日,菲亚特与奇瑞签署了成立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该合资公司计划于2009年投产,引进菲亚特旗下的阿尔法·罗密欧系列和菲亚特其他品牌汽车。 
 



  请大佬看戏 催车企重组 

  上汽和南汽合并,是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上市公司规范进行的资产重组。但在幕后,离不开国家发改委、江苏省和上海市三方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才能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就实现了设想。

  2007年12月26日的签字仪式,政府更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国家发改委、上海市和江苏省政府三方合办,相关负责人悉数露面,7位部长级官员到场,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即席讲话。

  更为罕见的是,台上上汽南汽签字,台下全国其他主要汽车企业老总几乎全部在座看戏: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吴绍明、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东风汽车总经理徐平、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长安汽车董事长兼总裁徐留平、江淮汽车左延安、长丰董事长李建新、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吉利汽车副总经理张爱群……发改委官员说,是为了“让老总们感受感受,也受受教育。”

  曾副总理讲话中强调“中国汽车工业这几年长足发展,但还比较散,不够强,离做强做大还有距离。上汽和跃进(南汽)的合作,体现了当前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汽车行业本身发展的需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整车企业有130多家,前十大汽车企业2006年的销量占到总量的80%多,其余120多家企业总销量不到120万辆,最少的只有几十辆。如此散乱差的格局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形不成合力。反应到国际舞台上就是窝里斗。

  或许正是上汽南汽两大中国国企在争夺海外资产时大打出手,让政府痛下决心,加快汽车行业的整合力度。

  请汽车企业大佬们看上汽南汽合并样板戏,实际是政府向全国汽车企业发出必须重组的强烈信号。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十一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国家将培养1到2家年产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形成若干个年产100万辆的重点汽车企业。

  事实上,继上汽南汽之后,下一个合并样板戏也不会太远。从年初传言中的奇瑞-江淮互相持股,再到目前水下潜行的东风与哈飞汽车的整合,以及军工车企昌河汽车待价而沽,中国汽车行业新一轮大规模兼并已经拉开序幕。

  2007年合并全进程 
 
  4月19日,上海车展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主动向南汽集团示好,希望双方能够联手。

  6月6日,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首次回应:“我们从未关闭与上汽合作的大门。”但他强调,合作的大门也向国内其他汽车厂商和民营资本敞开。

  6月11日,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带团赴南京访问。上汽集团高层陪同前往,并与南汽就双方资源共享和未来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接触。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视察了南汽名爵浦口基地,表示希望南汽上汽合作成功加快产业重组。

  6月底,南汽组建谈判团队,上汽也形成了谈判小组。

  7月3日,南汽代表团访问上海,上汽和南汽进行了首轮谈判。

  7月10日,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和总裁陈虹带领谈判团队造访南京。

  7月25日,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长韩正率队学习考察江苏经济,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陪同。习近平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苏沪两地的交流和合作。

  7月27日,上汽集团与南汽母公司跃进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8月1日,上汽调查小组入驻南汽,开始进行资产调查和评估。

  11月21日,合同细节磋商结束,上汽南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12月开始,谈判进入收官阶段,双方着手解决细节问题。

  12月26日,上汽南汽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