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市场10大事件
作者:林丰蕾 发布于:2006-01-10 14:06:1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民企再圆“轿车梦”
2005年3月,新福莱尔上市、9月F3上市,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开始在轿车领域内左右开弓;8月5日,落榜发改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以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力帆也开始了在轿车市场中的征途。
点评:“空调大王”奥克斯的轿车梦在2005年凋落了,掀起了业内的一片争论与反思。但是奥克斯去了,自有另外的“奥克斯”勇敢地站出来,比亚迪与力帆就是其中的代表。也许,对于中国的民企而言,“造轿车”是他们萦绕心头、挥却不去的梦想,但这个梦是否最终能圆满,却似乎不那么简单。
皇冠上市
2005年3月21日,国产皇冠在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并上市。国产皇冠根据配置不同共包括7种级别的车型,售价32.8万~48万元。
点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的皇冠,2005年年初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好戏。在大规模的造势之后,皇冠将矛头直指高档车市场。自此,高档车市场特别是高档公务车市场奥迪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开。
小排量大打“翻身仗”
业内关注小排量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地先后开始对小排量车进行解禁,同时小排量车的销量也节节攀升。哈飞路宝、奇瑞QQ、夏利新N3等油耗低、排量小的轿车开始了国民化运动。
点评:事实上,小排量车的大行其道是市场客观现状的要求。一方面油价的飙升为小排量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轿车驶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国人的需求。
奇瑞“中国芯”亮相
2005年3月28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二厂生产线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成功举行,这标志着在高性能轿车用发动机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2005年的中国由此进入了“发动机技术元年”。
点评: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轿车用发动机的诞生,无疑为我国民族汽车的发展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但这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未来而言,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大众的“改革”
2005年5月26日,由大众汽车集团和中国一汽集团共同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大众方面表示,大众最终国产化率将达到90%。8月15日,上海大众大规模的“飓风”般的降价行动开始。
点评:2005年对于中国大众而言,无疑是难捱的一年———销量大幅下滑,市场份额被挤占,车型老化,定价过高。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大众开始了一系列意欲“东山再起”的举动。这也再次提醒业内所有企业,中国车市没有永远的胜者。
吉利海外造车受阻
5月29日,吉利汽车与马来西亚IGBUMI SDNBHD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资建立海外汽车厂。11月,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赵杰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吉利在海外的首个组装厂项目由于马来西亚当地政府的政策壁垒而暂时搁浅。
点评:吉利借马来西亚作为跳板,拓展东南亚市场,首先得突破当地政府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否则拿不到销售权,建厂无疑只是徒添吉利的生产、劳动力成本。同时,吉利在马来西亚的遇险,也给意欲意气风发走出国门的自主品牌们提了个醒———“走出去”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般简单。
饥饿营销
2005年上半年,车企中最流行的莫过于“订单生产”,业内则称之为“饥饿营销”。从低档轿车到中档轿车,各大企业都纷纷使出了“有价无市”的饥饿手法,以此来带动自己的销售业绩。
点评:“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这一招确实有用,上半年各车企库存量降至历史最低。但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伎俩,事实上,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却依旧在下降。
锐志上市
2005年10月26日,在海南省博鳌,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REIZ锐志正式上市。
点评:锐志上市是被业内公认的、对中级车市深具影响力的事件。它的上市为本来相对稳定的中级车市场点起了熊熊烈火。雅阁在北京优惠额达到1.6万元,上海大众帕萨特跌破20万元大关,长安福特蒙迪欧经典型手动挡甚至创下17万元的低价……这些中级车市场曾经的固守者,不得不望风而动,快速向锐志靠拢。中级轿车市场自此又陷入了腥风血雨的厮杀之中。
奔驰姗姗来迟
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首批国产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正式下线并上市。E280的售价低于65万元人民币,这将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同级别车宝马530和奥迪新A6L3.0带来一定的冲击。
点评:2005年末,国产奔驰的上市应当算得上是车市最令人关注的话题了。他的姗姗来迟表明了豪华车市场的龙争虎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
混合动力车狂风劲吹
2005年12月15日,首辆国产混合动力轿车———一汽丰田“普锐斯”在长春正式下线,并计划于2006年1月15日举行正式上市活动。另外,这股制造混合动力车的狂风也劲吹国内车市,东风、奇瑞、长安和比亚迪等厂家都在研发自己的混合动力产品。
点评:随着油价持续飙升,节油成为头等大事,汽车厂商在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不约而同地在混合动力车上做起了文章。但混合动力车造价较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能否真正在中国开出娇艳的花来呢?尚需拭目以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2005轿车市场 转折中前行
下一篇:2006 豪车战火加剧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