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汽车企业面临三大压力 将会加速分化
作者: 发布于:2015-04-15 11:18:18 来源:腾讯汽车
4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数据,2015年一季度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26%和3.9%,增速较2013年和2014年同期显著下滑。这个结果应该说没有出乎意料之外。2015年,汽车企业面临三大压力将会加速分化。
宏观压力不可忽视
我国GDP经过几十年高速 增长后,去年有所回落,今年继续回落的可能性很大。有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比2014年低,可能在7%左右。宏观经济下滑对商用车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中汽协的产销数据也充分说明了一点。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实现531.01万辆和530.51万辆,同比增长10.66%和8.95%;而商用车产销分别为89.15万辆和84.79万辆,同比下降18.44%和19.48%。
虽然商用车下滑比较多,但是商用车所占比例比较小,我们更关心乘用车的情况。一季度乘用车的表现不错,但是,有机构对2015年汽车整体销量的预测并不乐观,机构预测2015年汽车销量为2440万~2480万辆,同比增长4.1%~5.8%。其中国产新车销量为2425万~2465万辆,同比增长3.4%~5.0%。这样的增长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差了好多。
宏观经济压力是乘用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还有好多其他因素不可忽视。雾霾和拥堵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限购限行的大军中,他们的行为将给其他观望城市更强的心理示范效应。限购还有一个恶果,造成消费者因心理预期提前购买汽车,透支作用非常明显,这对2015年汽车消费也很不利。
政府公务车采购在汽车消费中一直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且对消费者的示范影响比较大,公务车采购数量大幅压缩直接降低汽车需求。同时,随着配车和用车制度的改革,大批公务用车将涌入二手车市场,由于这些公务用车并非以更新和换购为前提,必然会对当年新车销售产生压力。
平均燃料消耗量淘汰部分企业
3月31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公示2014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26家乘用车生产企业、11家乘用车进口企业不达标,同时公布的还有5家企业2014年不达标且未递交改善计划承诺书。
今年公布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企业情况让人更加关注。2014年10月14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通知共有6条,其中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且统计新能源乘用车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超过6.9升/百公里的乘用车企业面临诸多惩罚措施,公开通报;暂停受理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暂不办理新建乘用车生产企业和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类生产乘用车、扩大乘用车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方面加强监管;不达标企业需同时递交平均燃料消耗量改善计划承诺书,提出具体的年度改善目标、改进措施等,包括对现有的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的停产、限产等。
这样的惩罚措施以前从来没有过,可见严厉程度。2015年是6.9升/百公里达标的最后年限,仍然有26家乘用车生产企业不达标,不少企业去年也在不达标名单上,其中还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企业连续上榜。
平均燃料消耗量公示后,在前不久的一个会议上,曾有人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佘伟珍,她说:绝对不会法不责众,该罚就得罚。
说的也是,通知明确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果不执行,政策文件的严肃性如何体现?以后还怎么管理?
惩罚措施执行后,有些企业可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也许会从此一蹶不振。
排放标准不断加严
去年,工信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7号公告》,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柴油车产品《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国四排放标准原计划于2011年1月1日实施执行,后来决定推迟一年;由于柴油产品质量等原因导致了国四标准再度推迟,到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多次推迟后,终于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
国四标准是全国都要执行,还有不少地方提前执行国五标准,对汽车企业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汽车企业面对不断加严的排放标准有些力不从心,技术落后的产品消费者就不敢买,没有销售带来的利润,研发就没有太多资金投入,恶性循环下,这样的企业会被技术先进的企业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
2014年3月,环保部在京津冀三地对16家企业生产的国三和国四柴油车进行了环保关键部件核查,发现合格率只有32%。在河北市场曾有过买不到一辆真正国四排放车辆的现象,大量“假国四、真国二”车辆充斥市场,这种现象不是一、二天了,有两个情况必须注意,一是长期这样造假造成了某些企业的惰性,也白白损失了追赶技术先进企业的研发时间;二是去年到今年,时间很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汽车企业不可能迅速调整过来。
2015年,几大不利因素同时袭来,那些技术积累不够雄厚、市场营销水平也很平庸的汽车企业肯定会被甩开距离,汽车行业加速分化在所难免。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互联网专车可通过试点方式推进改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