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内饰外观标准升级:安全与舒适如何兼顾?

政府采购信息网 修霄云 2025-07-01 10:38:21

新能源汽车的内饰、外观直接影响驾乘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通常包括座椅、大灯、玻璃、天窗、后视镜等。公务用车采购需求标准中,应该如何要求内饰和外观的配置呢?

座椅与后视镜:安全性能与智能化并重

汽车座椅是保障驾乘人员安全的重要部件,我国针对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的强度要求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19)对座椅靠背、调节装置、移位装置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同样至关重要。对此,国家发布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8410-2006),此标准规定的内饰材料包括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座垫、头枕、装饰性衬板等核心指标的材料燃烧速度需≤100mm/min,以确保火灾情况下的逃生时间。

汽车后视镜是驾驶者的“第二只眼睛”,属于重要安全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不能随意,新国标《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5084-2022)首次允许车辆配备电子后视镜。电子后视镜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利用摄像头和显示器提供更清晰的后方视野,同时能降低风阻,具备盲区预警、障碍物规避等功能,是未来发展趋势。新国标同时规定,传统光学后视镜需配备防污涂层和自动加热功能,确保在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下确保视野清晰。现在大部分车辆使用的是传统光学后视镜,尽管电子后视镜性能优越,但其成本较高,且在极端环境下可能出现画面延迟或功能异常等问题。因此,在公务用车采购中,考虑到可靠性、维护成本等因素,建议优先选择符合新国标要求的传统光学后视镜配置。

大灯与玻璃:新国标引领技术革新

灯光标准是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9月29日批准发布了3项车灯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GB 4599-2024)、《汽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GB 5920-2024)及《机动车回复反射装置》(GB 11564-2024)(以下统称“车灯新国标”)。此次修订将原有18项汽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标准整合为3项国家标准,车灯新国标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GB 4599-2024)适用于 M 类、N 类汽车使用的近光灯、远光灯、前雾灯、角灯等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包含基础型(车速≤70km/h)与高速型(>70km/h)两种配光模式。在配光性能方面,近光和远光辅助投射功能的发光强度均不超过215000cd;在光源方面,允许使用不可更换光源,但需满足连续点亮1000小时无明显光衰;光色方面,要求前照灯以白色为主,前雾灯可选黄色,辅助投射功能仅限白色光源。另外,要求AFS(汽车自适用前照灯系统)切换响应时间需≤3秒,且不得产生眩目光束。

现在乘用车装配的汽车大灯一般分为卤素灯、氙气灯、LED灯。卤素灯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但发出的是黄光,能源消耗高,使用寿命较短。氙气灯在亮度上更胜一筹,照射距离更远,光线更接近自然光,但成本比卤素灯高,安装更复杂。LED大灯的优点是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可瞬间点亮没有延迟、体积小、将车灯设计成更漂亮的样式,缺点是价格较高,技术相对复杂。汽车企业建议,公务用车采购12万元以上车型优先选用LED大灯,确保夜间行车安全性和长期使用经济性;12万元以下车型可考虑卤素灯或氙气灯,平衡采购预算与基本照明需求。

汽车玻璃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您是否注意到,许多事故现场当有异物撞击车窗时,挡风玻璃往往会出现“裂而不碎”的情况?汽车安全玻璃是汽车材料检测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很多新能源汽车的车窗玻璃所占车身表面积已近1/3。《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 9656-2021)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按工艺或材料来划分,机动车玻璃分为夹层安全玻璃、钢化安全玻璃、安全中空玻璃、塑玻复合材料、刚性塑料玻璃和贴膜玻璃;按应用部位来划分,分为前风窗玻璃和前风窗以外玻璃。其中,夹层安全玻璃、塑玻复合材料和钢化安全玻璃适用于机动车的任何部位,而当钢化玻璃用于前风窗时,只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车辆。对此,基于安全考量,公务用车前风窗玻璃应要求使用夹层安全玻璃。

广告

商机 · 数据 · 参数 · 产品——汽车采购微信服务号搭起买卖桥梁。

汽车采购

网友评论
个人头像
  •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