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汽集团举办了2023年“智咖汇”第一期,这是一场知识交融与科技启迪的技术盛宴。本期“智咖汇”特邀了三位重量级技术“大咖”: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零束科技CEO李君,他们分享了上汽集团在电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及落地前景。2023年“智咖汇”第一期由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主持。
据介绍,上汽在今年上海车展时发布了“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围绕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全年成绩首次破了百万辆,今年上半年也是一路走高,从月度销量环比来讲,上汽新能源销量到6月份创了今年新高,达到8.6万辆。
“智咖汇”聚焦的上汽技术,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发力,到2025年陆陆续续落地。在新赛道上,关键还是要在新的技术上有突破,在4月18日上海车展发布会上,上汽说把未来汽车看作一个有灵魂的“科技生命体”,用“脑、身、心”形容未来三年陆陆续续落地的新技术。
上汽的技术底座是什么?有多强?
到底上汽为用户打造未来汽车的过程当中,“脑、身、心”代表未来什么样的科技?
“今年4月份,我们正式发布了‘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的占比将达到70%。这不仅仅是新能源车销量规模的提升,更标志着新老赛道发展动能的切换。”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介绍。
上汽集团智己、飞凡、荣威、名爵、五菱等品牌将形成“高中低、国内外”市场全覆盖的新能源品牌阵营。在产品阵营方面,未来三年,智己将再推出三款全新车型,包括C车、D车、E车,上汽乘用车将再推出六款全新的车型。此外,面对近两年“长纯电续航”混动产品市场增长快的局面,上汽乘用车将加快推出RX5、RX9和IMAX8等3-4款“长续航混动产品”。
祖似杰说,结合我们对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定义和理解,在技术上上汽始终坚持核心技术深度自研和生态领域开放合作的技术路线。进一步迭代上汽集团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的架构、平台化的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蓝芯动力总成系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等技术底座。
通过电动化的技术,我们将不断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同时也不断实现革命性的出行体验,练好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功。所以对新能源汽车,我们就是让用户花更少的钱,拥有更安全、更省电、更经济的电动产品。2024年上汽的固态电池将上车量产,使得我们的电动车的安全性能更高,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通过迭代,我们还将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在入门级产品上的应用。
此外,未来三年我们会把自主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行业最优的47%,并挑战9.5km/kWh 的行业整车能耗新纪录,让用户花最少的电,跑更远的路。同时我们还要运用CTB、一体化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的生产流程,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智能化是汽车的未来,但我们不是简单的炫技,而是让用户更简单、更加专注在出行中的一贯或者不间断的体验和交互。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要打造能够带来智能电动汽车极致加速体验的“强劲心”,能够带来极致安全、舒适体验的“敏捷身”,能够带来极致智能体验的“智慧脑”。
今年下半年,800V碳化硅电轴就会搭载在自主车型上实现量产,我们的纯电动车将轻松进入2秒加速俱乐部。2024年,“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将在自主车型上量产落地,让车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路况。2025年,业内领先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也将全面落地,让车辆具有超强的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实现场景连续的极致智能体验。
当然我们会为各个品牌专属的需求去打造。其中讲到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这是比较难在全世界找到比较好的benchmark的纯电系列品平台,当然还有其他的黑科技。
上汽星云纯电平台有哪些黑科技?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介绍:“通过这些基础性的共性的技术,我们可以更加高效、高质量得来支撑各个品牌的产品研发。我们集团正全力冲刺电动智能网联的新赛道。星云纯电系列化平台肩负着上汽自主电动汽车研发底座的重任,是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最大的特征就是迭代性和每个系统都有相应的梯度,可以涵盖智己、飞凡、荣威和MG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高带宽、个性化的需求。”
智己也是脱胎于星云系列化的平台,它定位比较高端、豪华。现在已经推出L7和LS7两款,其中LS7现在是现阶段热度比较高的豪华纯电中大型SUV。后面C车和D车也是整装待发,也将在今年和明年第一季度推出来。得益于星云平台多维度赋能,LS7一坐进去有106度的超大视野,超级大五座以及带来很多颠覆性的智能体验。下半年会继续推出LS6,敬请期待。
飞凡主打得就是极智和舒适,也是依托于星云强大的适应性和自我进化能力,现在推出了中大型双旗舰R7、F7,一个是SUV,一个是旗舰的轿车。飞凡非常专注于舒适性的打造,特别针对中国的人体。我们在研发的时候,和飞凡一起共创时格外关注对人体舒适性的需求。因为汽车的原点还是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以及智能网联,这是最基本的追求。
因此,打造了专属的飞凡巴赫座舱,包括:获得了中汽研「舒适之星」权威认证、对国人脊椎友好的飞凡巴赫座椅;导航有方向感的3D 矢量音效和晕车舒缓功能。在飞凡F7上表达的就是极智和舒适的特征,这都是我们星云平台基础上打造的。
MG品牌是中国牌首款全球车,在欧洲也是五星碰撞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在英国市场,在单一的车品上仅次于特斯拉,这台车比较受欧洲人的欢迎。
荣威品牌也是基于星云平台打造的豪华架构设计的中高级汽车,我们内部叫EP39,实际上就是荣威的D7,既有纯电版,也有混动版。
芦勇还跟大家分享了星云架构的三个关键性技术,一是固态电池,二是800V碳化硅电轴,三是VMC中央集成控制技术。
不管是基于磷酸电池还是三元电池,现在的能量密度就是现在的水准。如果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跟安全性之间,就会产生相应的矛盾,能量密度越高,安全性就会受到一定的挑战。而目前第一代的固态电池已实现零失控,热失控的前提下,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每公斤大概0.368KWh,相当于磷酸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提高1倍,最高的续航,在自己的实验车上,在保证同样的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083公里。实现规模化后,固态电池的成本更是比现在的电池能够低大概10%-30%,为我们产业化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在产品落地上,2024年上半年,智己将搭载固态电池高性能、长续航的车型将首先实现规模化的量产。2025年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刚刚推出的车型上搭载新一代的固态电池,预计固态电池将实现10万辆级以上的规模,这个电池的使用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的电池还是制约电化学的技术,这是真正制约电动车走向压倒性规模优势的瓶颈。
关于800V碳化硅电轴,800V电压可以使电驱的系统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强的性能。如果要实现百公里3秒、2秒,其中核心就800V的电轴驱动性能和效率。今年下半年搭载碳化硅模块还有定转子双油冷电机,高压充电功能的800V电轴产品,在智己C车上面实现量产落地。峰值扭矩达到500牛米,转速超过21000转。对于整车上说,实现行业领先的3秒动力水平,最高可以超过每小时250公里的极速体验,这个给智己的产品树立驾乘特征上是再添一技重磅,成为SUV全新的标杆。
卢勇总结,“通过固态电池、800V碳化硅电轴以及代表敏捷性的VMC的技术,就会在新赛道上进一步夯实我们的技术优势,加速推动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地,助推2025年新老赛道的发展动能转换。”
上汽“智慧的脑”有多智慧?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零束科技CEO 李君则讲述了上汽在“智慧的脑”方面所做的成绩。
据介绍,零束科技承担上汽集团整个智能化方面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打造。令李君和团队苦恼的是,这个赛道非常的卷,发展非常快,应该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电动智能化新赛道的发展?
对此,我们提出了全栈3.0云管端的解决方案,从方案来讲,在车端打造中央集中式,我们叫舱驾融合计算平台ZXD+区域控制,在车端中央集中式+HPC的电子架构。在云端主要是围绕智能数据工厂,还有包括网络安全,云管端的安全。我们讲的生态方面,也是积极和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特别是IoT的生态合作伙伴,消费电子的一些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的打通,最终还是满足用户端到端的体验,而不是很割裂的体验。
从整个全栈的解决方案当中推倒出零束科技聚焦的五个比较大的产品线。
第一,计算平台,中央大脑的计算平台。我们主要是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中间件等等,打造一个共性的计算平台,我们的品牌可以在上面做一些差异化的算法,根据品牌的调性做一些差异化的开发。
第二,电子架构,刚刚讲到这个电子架构像人的整个骨骼,整个神经网络。
第三,软件平台,因为随着智能车的发展,它很多的一些体验,很多的一些功能会沉淀出一些中台的服务,我们把这个中台的服务沉淀下来,做成中间件,这样整个重用,整个迭代,整个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不是每次都要开发一个垂直的软件。其实这一点还是学了整个IT行业怎么提高迭代的效率,我们软件平台主要聚焦中间件这一块的开发。
第四,智能云平台。看这个车,不光看到这个车。像我们手机一样,背后是强大的云平台的支撑,很多智能化,里面的学习都是在云端进行的,这个也是考虑成本的运行。我们讲边缘计算,云端计算,整体还要考虑到流量,整体用户的成本。很多一些智能化大的学习还是在云端进行。
我们做智能车的解决方案,全栈需要庞大的体系。智能化不像原先我们的硬件接口比较明晰,但是软件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架构,架构怎么更好支撑软件的迭代、软件的效率,它背后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数字化软件工场和数据工场。这两个工厂相应的一些数字化体系化的建设,也是通过这几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工厂、数据工厂,确实保证了整个OTA,整个数据能够得到快速的应用。
技术创新最主要带来的重要的约束条件就是成本,带来的毛利越高,说明企业创新度越高。一切不围绕成本的创新,不计成本的创新很难被用户买的起,也是我们全栈3.0的特点,在成本方面,希望客户用的起、用的爽,也要买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