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通知》明确指出,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
在不足7000字的《通知》全文中,有近10处涉及到汽车,内容包括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实施燃料限值标准、废旧轮胎回收、鼓励小排量车、适时开征燃油税等多个主题。中国汽车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节油”。
2003年我国车用燃油消耗约占石油消费量的1/3,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的61%要依赖进口,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
因此,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能源多样化已成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并事关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大局。
中国科学院曹湘洪院士说,目前中国每辆车平均每年消耗汽油高达2.28吨,而日本只有1.1吨,中国应立即严格控制大排量汽车的发展,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遗憾的是,首都北京目前仍在限制小排量轿车上长安街和二、三环行驶,作为中央政府所在的首善之地,北京的这种做法无疑对地方政府“限微”起到了负面示范效应。
除了破除汽车消费结构上“扬大抑小”陋习外,我国机动车产品结构也亟待改进。
政策铺路,科技助力,企业支持,消费者响应,中国汽车行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环节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