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本田汽车化身变色龙 任何颜色都可以选

作者: 发布于:2015-04-09 15:43:4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本田又放大招,只要手指轻轻一按,10秒,就能轻松更换车身的颜色,任何颜色都可以选。”广汽本田4月1日在其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了这样的一条重磅消息。

 
  一眨眼,汽车就如同“川剧变脸”般变了颜色,假如车企推出这样的技术,对车主尤其是女性车主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比如可根据当天的服饰或心情来改变汽车的颜色。遗憾的是,这只是广汽本田在愚人节整出的一条“娱人”消息。不过,此玩笑开得并不离谱,广汽本田内部人士称本田或许会朝这方面努力,未来不排除推出车身变色技术的可能性。
 
  事实上,同属日系车企的丰田汽车几年前已在汽车变色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在2011年东京车展上,丰田曾展示过一款具未来色彩的“变色”概念车,这款三座的概念车车身长4米、宽1.7米、高1.4米,轴距长2.75米,该车的外观看起来是一块空白的帆布,通过下载并操作相关应用软件,驾驶者可以随意选择颜色并将它们显示在车体上。除了“变色”这一特性之外,这款车还能够与周围的车辆、基础设施等相连接,帮助用户提前探测、规避危险车辆。
 
  像变色龙一样可随驾驶的心情改变颜色、根据驾驶员脸部表情建议目的地,以及警告位于视线盲点的来车,这些功能都已被纳入丰田公司对未来汽车的愿景之中。
 
  对于“变色车”的研发,丰田产品企划小组经理森合武雄曾谈到,这种车是为了吸引未来数位世代的消费者,他们从年轻就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和iPad。由于这种科技仍在萌芽阶段,要算出汽车可解读情绪的程度仍深具挑战性。
 
  如果仅是单纯的变色技术,在业界看来并不太难。早在19世纪90年代,人们就发现某些固体或液体化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能。变色材料分为光变色材料、热变色材料、电变色材料、湿变色材料以及压敏变色材料等。如今,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的变色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仪器的热敏记录材料、自显照相材料等,水杯、衣服等日常用品也逐渐采用变色材料,“变色龙”越来越常见。
 
  例如变色杯,又称魔术杯,往杯子里注入热水、冷水,杯体就会发生颜色变化,热变色杯的温度在40℃以上时颜色发生变化,冷变色杯的温度是20℃以下时颜色发生变化,其原理是将感温材料印刷于杯身,所用的材料属于热变色材料。
 
  从原理上看,是可以在汽车车身表层的喷漆上融入变色材料,借助光或热等技术来瞬间改变车身的颜色,让汽车增添“变脸”功能。然而,丰田“变色”概念车露脸四年后依然未走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2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技术层面上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这涉及到是否符合交通安全管理的标准,因此丰田变色汽车还是停留在概念车阶段而未能实现量产。
 
  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过一些消费者改变原来车身颜色的情况,不过,这涉及到车辆备案管理,并不是消费者可随心所欲地改变汽车的颜色。记者了解到,已经上了牌的汽车,如果车主对原来的颜色不满意可以更换,但是需要提前到车管所报备,办理相关手续后,才可以进4S店更换颜色。对已经交钱
 
  但是没有上牌的汽车不能更换颜色,因为该车的合格证不能改变,也就意味着在车管所上不了牌,因此,任何想改颜色的车型,必须在上牌后才能申请更换颜色。此外,也不是车主想改什么颜色就改什么颜色,必须是原厂所生产后车辆出厂时登记过的颜色。例如,车管所备案的原厂车颜色内有红色,那么选择改成亚光红、深红、珍珠红等都可以通过。
 
  但是,汽车瞬间变色不同于汽车改装变色,对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在路上多辆车一下变换了颜色,这如同科技片一样炫目无比,但也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不同于服装、水杯,只要保证产品本身质量即可,汽车的颜色关系到驾车的安全问题,颜色对汽车的可视性产生影响。
 
  大陆汽车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曾对汽车颜色与安全性进行过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汽车行车安全性不仅受车况、驾驶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车身颜色的视认性影响,汽车颜色与安全密切相关。在天气晴好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颜色安全性高于深色系汽车。
 
  汽车车身变色如硬币两面,假如运用得恰当,则可根据当时的驾驶环境变色来提升安全系数。牛煜透露,如同无人驾驶技术一样,丰田研究汽车变色等技术也是从安全驾驶的角度出发,现在还处于技术储备阶段,至于未来如何跟各地交通规则融合,达到确保安全驾驶的标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汽车变色技术未必只出现在概念车中,有一天或许将成为现实。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