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万钢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了7大问题和2条建议

作者:马越海 发布于:2018-07-02 10:51:39 来源:中国汽车报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运营和市场推广中积极参与和牵头组织实施了一批多边和双边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创造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也有效推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转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在6月28日于清华大学举行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说。
 
2.jpg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的特点是电-电混合
 
  万钢首先回顾了我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本世纪初上世纪末,我国从讨论之初就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三种主要的发展车型进行了研发布局,这三种车型共同的核心技术就是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及各种车型所自有特色的驱动发动机系统。
 
  万钢强调,国家在2001年确定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时,就明确要降低能源的依存度,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推动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长久发展目标。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产品和市场循序发展。从“十五”计划确定“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到“十一五”、“十二五”再到“十三五”计划,遵循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方向,我国研发的内容越来越宽广,研发的深度,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深度,越来越深厚。而燃料电池发动机一直是研发的重点。在基础研究方面,车用燃料电池取得了比较顺利的进展,燃料电池材料得到明显提升。
 
  从2008年奥运会期间推出我国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到现在国内商业化示范运行已经遍布了很多地方。据统计,目前已经累计运行的车辆有近千辆,运营加氢设施的有12座,在建的有近10座。
 
  大问题直指核心
 
  万钢总结,总体而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的技术特色就是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它既符合燃料电池本身的技术特点,也适合于我国技术创新的产业点。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142万辆,中国销量达到77.7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突破340万辆,中国占比超过50%。万钢认为,我国当年确立的新能源发展目标,为节能减碳,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他同时指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产业化滞后,特别是还没有建立起产业生态和市场。对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万钢总结为七个方面的明显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产业化、商业化进度严重滞后。
 
  目前,续驶里程、充电时间和能量密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显著短板。万钢认为,在远程公交客车、特大城市出租车、城际物流车和中重型载货车等行驶里程长、环保要求高的领域,完全可以用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来补足电动汽车的短板。
 
  2、关键技术问题久攻不下、差距明显。
 
  比如电堆功率密度、催化剂效率、膜电极耐久性和空压机等关键技术,虽长期部署,但至今没有显著进展。
 
  对此万钢建议,近期有必要建立一个燃料电池检测平台,对国内外产品对比测试,以确定具体差距;长期应通过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燃料电池产品检测和技术标准,“这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十分重要”。
 
  3、产业链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
 
  关键材料开发多停留于实验室和样品阶段;关键部件缺乏稳定的产品供应且价格较高;储氢容量要达到5%~7%的实用价值还需15年时间;整车企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供应链薄弱、工程化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零部件工艺质量低、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满足要求。
 
  4、企业主体作用缺失。
 
  整车方面,除上汽以外,多数企业还没有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攻产品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与跨国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整车企业没有起到领头羊作用;
 
  动力系统方面,面对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许多业内专家认为,环保、高效、长续驶里程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才是柴油机最佳替代品。潍柴动力已经将燃料电池发动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万钢对此很高兴,并建议给予支持,希望潍柴能着力形成先发优势;
 
  燃料电池企业目前已形成新源动力、亿华通、弗尔塞等新三板创业企业,但能力、规模继续加强,发展环境亟待优化,万钢建议监管部门做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材料方面,东岳集团的质子交换膜已进入国际市场,万钢希望东岳集团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供高质量的膜电极产品;此外在空压机、氢气回流泵等方面,万钢希望能有企业积极参与和主动承担创新突破任务。
 
  5、制氢、供氢、加氢系统落后,造成氢成本剧增。
 
  我国低成本氢来源广泛,但由于规模化供氢体系尚不完善,输运成本较高,用氢价格超过燃油成本,还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今年2月11日,我国成立了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氢能产业联盟,标志着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将提质增速。万钢表示,有车的地方就要供氢,“这是我国十多年电动汽车发展所取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
 
  6、技术标准、检测体系严重滞后。
 
  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涉及的汽车、能源领域一系列新的技术标准、规范法规亟待设立和更新,检测能力也有待加强;
 
  氢储/运、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测试评价等方面的标准有待完善,加氢站建设法规亟需提升、审批主管部门不明确,运营规范不健全;
 
  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技术标准亟待完善,相应检测能力要继续加强,企业研发和生产的检测能力同样需要研究开发;
 
  燃料电池生态上,一系列零部件的行业标准、实验方法和检测体系也要规范发展和建设起来。
 
  7、国际开放合作亟待加强。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发挥率先引领作用。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各国汽车界责无旁贷,我们有必要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协同创新,为世界汽车的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下,万钢希望,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在四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一是政策、法规方面的政府间合作;
 
  二是整车、零部件企业间的投资、合资与技术合作;
 
  三是大学、研究机构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的合作;
 
  四是在示范运行、市场调查和预测方面的合作。
 
  两条建议:积极参与双周座谈调研、科学评估燃料电池汽车
 
  在发言的尾声,万钢提出了两条建议:
 
  第一,今年下半年,全国政协将就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双周座谈会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议政形式,由各方面提出意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向中央政府、国务院进行汇报。
 
  万钢指出,上述双周座谈会将于7月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他建议各有关方面积极参加和协助调研,共同努力组织好、开好这次座谈会,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的建议。
 
  第二,“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将在今年开展,万钢建议我国对燃料电池汽车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能源革命等一系列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行科学评估,明确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健康发展。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