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部分公车未如期接受GPS监控
按照“广州车改”原定的时间表,3月-7月份,广州详细摸查实施范围内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情况,组织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进行调试验收。现已跨入8月,广州车改新模式进展如何?
恰在8月初,最新公布的广州治堵措施里,也不见了“2015年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表述。原本,对于用GPS管理公务用车的一大疑问,就在于“会不会造成公车购买量增加”,如今,这种担忧更为凸显。
广州“车改”十年,舍弃了“车补模式”,选择了更为温和的“GPS监控模式”。目前,《广州市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中,据说预计第三季度可以出台。
这一次,广州车改新模式能走多远?
A 车改模式之争
天河区试点“货币补贴”十年无下文
黄埔区试点“监控模式”获官方肯定
治理“公车私用”顽疾,是采用货币补贴方式好,还是采用目前广州正在推行的GPS监控模式更有效,一直存在争议。
著名的“车改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最赞赏的“杭州车改模式”,就是采用货币补贴。今年广州市“两会”,同样有多名代表、委员对“车补模式”青睐有加。广州市人大代表卢启明、政协委员苏忠阳都明确建议,公务用车应该实行货币补贴。
不过,就在7月21日,广州市纪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相关答复,货币车补被否定。
广州市纪委表示,广州市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在进行试点。一是以黄埔区为代表的加装GPS和身份识别系统,限制公车私用;另一个则是天河区的货币化交通补贴。“虽然目的都是管住公务用车,但货币化存在标准难定,不同工作岗位交通需求不一等问题。”于是,广州市选择了“黄埔模式”,理由是“黄埔区在试点过程中,300多辆公务用车的使用费用节省了24%,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对于以货币补贴公车改革的办法,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并不认同:补贴高了,老百姓有意见;补贴低了,影响公务,打击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早在2001年,广州市天河区就启动了以“货币化交通补贴”为核心的公务用车改革。不过,十年过去了,天河区的车改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极少对外宣传或接受采访。
当年,天河区21个街道办全部进行了车改,按照级别,普通公务员至处级干部领取400元至2800元不等的车改补贴。一开始,街道干部基本对此持肯定态度。
十年过去了,天河“车改”现状如何?
据天河区一位街道办主任透露,如今的车补“完全入不敷出”,如今油价高企,他开自己私家车跑公务还得倒贴,很发愁。“标准十年不变怎么行?”这一说法在天河区基层非常普遍。
不少人揣测,天河区一直避提“车改”的另一个缘由是,这么多年车改主要局限在街道,无法向区一级机关进一步推进,“革自己的命”谈何容易。一区尚且如此,就更谈不上向全市推广。
温和改革之忧
有政协委员认为此举等同于靠“自觉”
有人大代表担心导致公车购买量增加
“车补模式”遭遇了瓶颈,广州只能另辟蹊径。
2010年,广州在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个单位试点用GPS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一直被推崇的是黄埔区的试点。
在黄埔区一间会议室的实时监控大屏幕上,技术人员任意点击装上了GPS的公务车车牌号码,该车处于什么位置一目了然,车辆和司机的行踪随时可以掌控;有关信息还可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一段时间,随时可以查询。
除了GPS装置,每辆公务车上还安装有RFID射频识别终端,谁在用车也一目了然。公务员的工作证被植入一块RFID芯片,芯片上记录着该公务员的姓名、工号和工作部门。当该公务员要使用公车时,在终端器上刷一下工作证,信息便立刻上传到监控中心的平台。若没有刷卡就出车,监控平台会自动报警。
此外,电子监控系统还给每辆公车建立一个使用情况数据报表档案,公务用车里程和油耗等各种数据自动统计,区财政局以此作为公车费用报销的依据。区纪委监察局则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定期分析评估,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和苗头性问题,及时作出预警。
广东省人大代表、黄埔区城建党工委书记吴穗生曾在广东省“两会”介绍了他们单位的公车使用情况。他所在单位的公务车用车时必须刷卡,如果不刷卡,车辆开动1分钟后,将会有短信自动发送到单位管理人员处。执法车只能在黄埔区境内,而其他公车的活动范围也设定为广州市,一旦离开设定范围,将自动报警。“如果有时需要用公车外出开会,则凭开会通知进行核销,但原始记录依然保存,单位可以抽检,去了不该去的地方都可以查出来。”
据统计,黄埔区388辆纳入管理的公务用车的使用费,节省了24%。广州市财政局长张杰明透露,广州公务用车的拨款每辆车每年是2.5-3.5万元。如果按节省1/4的比例计算,每辆公车年节省费用在7000元以上。
这一次,广州没有再继续“等待”。今年春节一过,全市公务车要安装GPS的消息已见报端。然而,持异议者不绝于耳。
来自香港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香港停车场专业协会主席区国泉直言,“我个人绝对反对以安装GPS系统管治公务车私用情况”,因为此举等同于靠“自觉”,毫无意义。
甚至有省人大代表指出,这种温和改革,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单位为规避风险增加公务用车的购买量。
这一次的治堵方案,恰好删除的就是“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表述,一时间疑虑更增。有意思的是,就连试点单位黄埔区,也曾强调这是“公车管理”,而不是“公车改革”。
C
措施落实之疑
公车安装终端设备还跟不上“工作方案”
监管有一定作用但最终还靠“车补模式”
今年3月23日,广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市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方案》,将公务用车纳入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管。该方案明确,3月-7月份,详细摸查实施范围内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情况,组织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进行调试验收。
这几天,记者向广州市众多机关单位咨询,大部分还处于“未安装阶段”,进展还跟不上“工作方案”。
据了解,广州市各级党政机关都接到了通知,可能会用到公务车的“司机们”也已进行了登记。虽然还没有进入“GPS”状态,但不少公务员表示,“这一监管心理威慑力很大,应该会有效果”,他们认为这个时候“顶风增加公务用车购买量”不太可能。
广州市纪委近期还透露,今年将建立定期公示公务用车运行情况制度。公示内容包括:每辆公务用车的里程和各种费用,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的次数、里程和处理情况;公示范围:从用车单位领导班子逐步向中层干部、全体干部扩展。同时,设立面向社会的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接受全社会的广泛监督。
不过,市纪委没有透露,这个公示是不是“向全社会公示”。
广州市人大代表卢启明8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公务用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州目前启动的“GPS监控模式”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车私用”行为。据他了解,这套监控系统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节假日就管得比较严,如果要用车,必须单位领导审批,如果没有审批,开出去车子就会发出警报。
卢启明说,目前公务用车的“滥用”并不局限在领导官员,很多时候包括身边的工作人员、司机等等,有了这套系统显然能发挥监管作用。虽然他非常坚决拥护“车补模式”,但他也理解目前广州市公务员队伍庞大,财力一时间并不能达到。而“GPS监控模式”使广州在公务用车管理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卢启明认为,目前是过渡时期,广州市公务用车的改革,最终依然要靠“车补模式”。
上一篇:延期供货将被暂停列入环保清单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