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2012年汽车行业十大新闻揭晓

作者:张小莎 发布于:2013-01-23 14:19:1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原标题:震荡中调整 低潮中思考

    本报评出汽车行业十大新闻

    编者按  2012年已经过去,我们站在2013的门槛里,回望过去一年中国车市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2012年,大众DSG风波让消费者"受伤"了;"北京车展"让人"凌乱"了;在广州买车上牌照得一半靠运气一半靠钱了;就在年末,史上最严的新交规也就要实施了。总之2012年是一个平凡中却带有不平凡味道的一年。

    盘点中国车市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无论"喜"的还是"悲"的事件,中国车市朝着成熟、理智方向发展的大方向没有改变--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明确;汽车召回条例的出台使汽车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广汽奇瑞签署战略联盟,民族品牌的强强联合开拓了做强民族车企的新思路等。

    在此,我们评选出汽车行业内的十大新闻事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并点评,仅供读者参考阅读。

    1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明确

    2012年6月28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出台,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

    《发展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点评: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此次《发展规划》的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技术路线和目标做出了明确说明。其中"2015年力争达到50万辆的产销目标"的制定,无疑坚定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与信心。事实上,相比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国家对新能源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扶持力度表现的更为明显,如新能源公交车、电动环卫车等,在全国很多省市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采购。

    2钓鱼岛事件重创日系车企

    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反日浪潮。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打砸日系车的严重事件。

    日系车销量大幅下降:2012年8月,日系车成惟一销量负增长车系。9月份,中国七大日系车品牌销量全面下滑,遭遇群体性沦陷。期间,部分日系车生产厂曾一度临时关闭,同时还取消了企业层面和经销商层面的促销、外展活动,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在10月份后,日系品牌相继开展各类促销与客户"关爱"服务,尽管在11月份曾出现日系车"回暖"的迹象,但日系车销量全面复苏预计要到2013年下半年。

    点评:日企车在中国曾备受追捧,政府采购领域也有极好的表现。然而,钓鱼岛争端的产生,使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遭受挫败。如今,钓鱼岛事件还在持续纷争,每天都能看到关于"钓鱼岛"最新动态的新闻报道,这预示着日系车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元气。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消费者对日系车购买力大幅下降以及日系车销量及份额在中国市场的下滑除了有民族情感之外,其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也是无法回避的原因。

    3汽车召回有法可依

    2012年10月30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该《条例》通过并颁布之后,将从原来的部门规章升格为行政法规,对汽车行业管理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点评:《条例》获得通过并公布,对中国汽车行业将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该管理条例的逐步落实,预计未来在华销售的进口车、合资车和自主车将在召回频次、召回批次、单批次召回量等方面大幅增加。随着汽车召回制度的完善,日前,汽车三包政策也有望呼之欲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进一步受到保护。中国国内车市也将越发成熟。

    4大众出现DSG风波 深陷质量门

    3月2日,大众汽车中国发布声明称,在特定条件下,个别车辆的变速箱机电控制单元阀门上可能会出现结晶现象,由此导致发动机启动后无法挂挡,车辆无法行驶。3月9日,大众开始开展DSG变速箱免费升级活动。5月23日大众中国单方面拿出解决方案--2012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DQ200(七速)和DQ250(六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质量担保期延长至10年(或者16万公里)。

    点评:大众DSG技术故障在国内市场上浮出水面着实考验了一把大众中国的公关能力,事实证明,该集团在中国的公关实力经受住了考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最早也最成功的一个国际合作伙伴,在公务车领域更是占据了一定份额。外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可观成绩的同时,也应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广州实施限购令

    2012年7月31日,广州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13年6月30日止。全市中小客车增量指标为12万个,并按照1:5:4的比例配置。具体来说,10%用于新能源车,50%用于普通车摇号,40%则用于普通车竞价。

    点评: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多数大中城市的交通十分拥堵,这种现象甚至已经出现在了二三线城市。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北京、上海、广州限购令的相继出台,无不预示着"限行限购"将成为特大城市应对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必要手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城市交通的顺畅以及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并不只有"限行限购"此一条路径,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可行之举。

    6北京车展品质需提升

    2012年的北京车展,可谓"众生相"。车辆造型雷人、场内秩序差、拍照编辑受到非人待遇、明星阵容强大、空前的车模裸露尺度等"怪相"在这场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香车与美女搭配出来的应该是品位,而在北京车展的以"露"为特色的车模,显示出的不仅仅是对汽车文化的诋毁。

    点评:北京车展仅仅开展几日,首都精神文明办就2012北京汽车展览会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其实,北京车展出现的"众生相",反映出来的是我们的汽车文化普及还不足,让一些"低俗"的东西有了可乘之机。但参展商、主办方、媒体都自律了,品质自然会得到提升。

    7广汽奇瑞签署战略联盟

    2012年11月6日,广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国内首个由两家自主品牌车企组成的战略联盟诞生。根据协议规定,合作双方将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研发资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际业务、生产制造管理等领域共同规划、合作开发、交流共享,意在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共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点评:广汽集团与奇瑞汽车的结盟,开创了自主品牌车企合作新模式,也将产生重要的示范意义,为国内自主车企间整合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起到带头作用,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精开辟了新路径。

    民族品牌要想跻身世界一流汽车行业,必须依靠强强联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联合体,广汽与奇瑞的战略合作联盟开拓了做强民族车企的新思路。

    8重大节假日高速免费

    2012年8月2日,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方案规定,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公路通行费。针对的车辆为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点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的出台,既是国务院根据当前形势及收费公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也是一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决策,这将有利于拉动汽车消费需求,推动汽车市场的平稳发展。然而,去年十一期间免费高速公路上出现的"堵"场面,不禁让人对春节期间的高速公路多少有些顾及。如何能做到车流高峰期顺畅通行,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发挥好应有作用。

    9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

    2012年,全国汽车生产和销售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63%和4.3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 7.07%;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74.82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71%和-5.49%。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074.47万辆,同比增长6.15%,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49.34万辆,同比下降0.8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200.04万辆,同比增长25.50%。

    点评:尽管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突破1900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纪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但就今年的汽车产销数据来看,中国车市已然结束了狂飙增长阶段,步入了一个稳定增长时期。4.33%的汽车销量增长,是合理的、正常的。

    10史上最严新交规

    2013年1月1日起,最新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开始实施。最明显的就是扣分力度加大,特别是闯红灯或是黄灯的行为由扣3分变为扣6分,并且还有11个项目的记分分值达到12分;"新交规"还在完善审验和实习期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例如实习期驾驶人驾车上高速公路须由持相应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等;而对于小汽车驾驶证的考取,则更加偏重实用性,难度相对增加。

    点评:"新交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其目的是为了交通安全。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环境下,加大处罚力度固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更多的还是应该培养驾驶人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到文明驾驶与文明出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