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聚焦二三级公务车市场升温三大特点

作者:葛胜征 发布于:2008-08-29 10:09:47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长期以来,众汽车厂商更多把目光聚焦在中央或者省级公务车市场,对二、三级公务车市场重视程度不够。但随着一级公务车市场的饱和与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和小排量车的倡导,汽车厂商开始关注二、三级市场,并且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其实,二、三级公务车市场的车辆需求量非常大,汽车厂商如果能认真研究此市场,了解二、三级市场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相信得到的回报会很丰厚。
  
  “供应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先开拓利润巨大的高端细分市场,在竞争基本充分后,就会向中低端市场倾斜精力。近段时间,汽车市场竞争惨烈,致使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关注和重视二、三级市场,汽车采购的推广活动也在二、三级市场呈上升的趋势”。江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主任曹银发在谈到厂家为何重视二、三级市场的原因时说。

全国各级市场的需求及增长


 
  的确如此,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公务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公务车采购也受到巨大影响,早期汽车厂商大都关注利润较高的中央及省会级城市的汽车采购,但在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众多厂商开始重视利润相对较低的二、三级政府采购市场,厂商之间的竞争由此更加激烈。
  
  那么,汽车厂商最关心的是,二、三级市场的汽车采购跟其他市场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呢?
  
  预算资金有限
  
  “最大的特点就是财政资金有限,不能采购价格太高的车”,山西省晋城市政府采购中心杨逮宁说。
  
  据介绍,晋城市采购的汽车一般都是2.0L以下,15~20万元之间,“肯定不会超标,预算资金有限”。
  
  这种情况在其他省份的地级市中也存在,据四川省相关统计显示,绵阳市2005年绵阳市共采购汽车247辆,采购金额4078万元,平均每辆16.5万元;南充市2005年采购汽车100辆,采购金额1742万元,平均每辆17.42万元。
  
  业内专家分析,其实这只是2005年的数据分析,经过汽车降价潮的不断涌现,现在一般地级市平均每辆车的采购价格比以前都有了大幅度下降。
  
  “相对来说,一般地级市的汽车采购资金预算低于省会城市,这跟当地的经济发达水平相吻合”,曹银发说。
  
  杨逮宁也表示,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政府部门由于预算资金不宽裕,他们的采购汽车往往会统筹考虑,争取把钱用在刀刃上”。
  
  正是因为资金的紧张,政府部门对汽车的采购会在价格上有更多的考虑,有时即使对某些品牌有采购倾向,若价格超过其预算,也照样不能采购,他们只好用价格合适的其他品牌替代。
  
  竞争不充分
  
  相关数据显示,非省会城市等二、三级市场的汽车采购品牌集中度较高,以2005年四川省绵阳市为例,该市采购的汽车大都集中在桑塔纳、捷达、别克、雅阁、帕萨特等品牌车型,一些新上市的有竞争力的新车型鲜有采购,这也说明二、三级市场的竞争很不充分。
  
  “大部分地级市大都采购以前用过的老车型,这样采购人比较放心,而一些新车型很少被采购,除了不认可新品牌,新品牌也很少在这些市场进行推广”,杨逮宁说。
  
  过去数年来,汽车采购井喷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一线城市消费的快速增长。整个车市需求过度依赖于京津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几大区域的重点城市。汽车厂商也主要在这些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和宣传,对二、三级城市反而忽略了,竞争也因此很不充分。
  
  “在早前,很多人认为二、三级城市需求不大、利润也有限,因此厂商不很重视这些地区市场的开拓”,上海大众大众品牌华东区关键客户经理高炳军表示。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京津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几大区域的重点城市市场竞争惨烈,价格战、服务战此起彼伏,二、三级市场反而表现相对平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这个市场的重要性,这种平静正在被逐渐打破。
  
  性价比成关键
  
  经多不断竞争扩张,在一线城市的竞争格局基本定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二、三线市场发力。
  
  事实上,以合资品牌为首的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了开拓二、三级市场的行动。此前,一汽大众先后启动了大众与奥迪品牌二、三线展厅的网点布局,东风悦达起亚也在各省地级市进行大用户推广展销。在二、三线市场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就要用性价比来争取主动。
  
  “在二、三级城市,采购人更看重汽车的性价比,质优价廉的车型将获得更多机会”,曹银发表示。
  
  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二、三级市场采购较多都是桑塔纳、捷达、雅阁等性价比高的车型。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车市新车层出不穷,每年有近百款的新车上市,其中不乏性价比很高的车型,这些新车型在政府采购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一些新推出的中级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比如,伊兰特、花冠乃至新凯越等车型在很多城市受到青睐。
  
  经过不断努力,一些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的地位也不断攀升。据统计,北京现代在二、三线城市的销量比重从2004年的26.5%,增长到2007年的36.9%。而这都是因为有“性价比”来开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