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能过剩争议专题
作者:葛胜征 张哲 徐淳 发布于:2006-07-13 16:06:2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巨大市场能量逐渐释放,吸引了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根据有关预测,到2015年,全球汽车产量估计约达9200万辆,而发达国家比例则缩减为52%,发展中国家约为48%。汽车专家认为,随着21世纪竞争的加剧,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将形成6(整车)+16(系统总成供应商)的竞争格局,未能跻身其间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或者会沦为下游企业。
无惧压力 汽车企业争相扩产
趋利性和投机性是资本的天生本性,汽车产业作为资本投资的肥沃土壤,资本的流向往往与产业走势息息相关。
当中国汽车产业步入繁华的“井喷”时代,中外汽车巨头对国内汽车市场利好空前,纷纷抛出巨额增资计划,产能在未来被大大扩充。他们大都通过合资企业,实现增加产能的计划,有的企业甚至增加100%以上。
另外,一直挣扎在合资品牌阴影下的自主品牌,在市场的夹缝中慢慢生根发芽,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先机,它们也要增加产能扩大规模优势,以继续突出性价比优势。合资品牌通常按着明确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扩充目标,而自主品牌有的却喜欢暗中发力。
合资品牌 明修栈道
产能捉襟见肘的尴尬,总是在产品畅销市场时登场。
凯美瑞自5月23日下线以来,截至6月16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有购买意向的登记者超过2.5万人,已下订金达到1.2万余份。在北京地区,已经开业的五家4S店,接受订单已超过1000多份,其中有半数以上交了订金。
目前预订最早也要等到年底才可能提车。在二级经销商处,甚至出现即使加价3万元左右也难以提到现车的情况。而厂家从6月份开始,北京每家经销商仅供车25台左右。
据介绍,凯美瑞6月份全国的产能为4000多台,7月份的产能将达到6000多台,8月份是8000台。如果按照其说法推算,到10月份车源紧张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据了解,广州丰田整车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其中广州汽车集团占50%,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占50%(含丰田100%投资的子公司)。该项目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广州南沙施工建设厂房,从2006年开始正式投产,起步规模是年产10万辆,到2010年达到30万辆。
事实上,合资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顺风顺水时,都急不可待地通过了扩充产能计划。
各合资企业公开的资料显示,东风悦达起亚:预计到2010年产能将达43万辆;长安福特:2007年产能达36万台;北京现代:年产能30万辆;上海通用:总产能48万辆;长安铃木:今年5月底已完成20万辆年产能的扩建;天津一汽丰田:到2010年要实现产销50万辆;广州本田:第一工厂年产24万辆,第二工厂投资22亿元,首期生产规模12万台/年, 2006年投产;东风日产:2007年销量30万台;神龙:预计2006年上半年形成30万辆轿车产能;大众汽车:一汽大众产能66万辆,上海大众产能70万辆。
自主品牌 暗渡陈仓
与合资品牌明确地提出产能扩充计划不同,有些自主品牌对增资扩产并没高调宣扬。
今年4月,吉利汽车在一个月之内签订了杭州和济南两单扩产大协议,总投资接近300亿元。然而与之前的高调甚至“炒作”不同,“汽车狂人”李书福这次格外得“默默无闻”。一面扩张,一面则在宣传上保持低调,这给市场留下一连串的疑问。
据悉,到项目全部完工后,吉利汽车将形成年产中高档、经济型轿车100万辆、汽车车身冲压件100万套、焊装件100万套、涂装能力100万台、总装能力100万台、手自动变速箱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的生产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600亿元。
对于外界质疑的资金问题,吉利汽车高层低调异常,“这两个项目的确正在进行,但实际和部分媒体报道有点出入,虽然是投资建厂,合作的模式是多元化,合作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自主品牌汽车的大旗奇瑞,由于产能紧张,每个月都欠下1000多辆的订单。目前奇瑞的产能在20万辆左右,而2005年其销量就达到了18.9万辆。对于奇瑞这样的民族企业来说,由于单车利润太低,必须大批量出货才有盈利的可能。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现实下,只有扩大产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近日,奇瑞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项目顺利投产,无疑为其产能扩充打下基础。
另外,长城汽车、比亚迪、重庆力帆等自主品牌都在扩充产能方面暗暗使劲,以便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葛胜征)
辩证看待产能过剩
我国汽车产能过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汽车生产能力约为800万辆,产大于销约200万辆。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预计产销可达1000万辆,产能达1600万辆左右。
其实对于汽车产能过剩,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汽车产能过剩,会导致汽车行业发展缓慢,资本流通不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政府监管部门。因为汽车产业发展并不是完全由政府决定的,其最终是受市场和资本的影响。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汽车产业的高利润更是吸引了众多资本涌入,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适当的产能过剩,是所有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过程显示,产大于销15%至20%左右并不是什么坏事。汽车产业这种规模经济,为确保流通与适当库存,产能应该有所过剩。
更何况像我国这种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汽车制造厂商良莠不齐,只有适当产能过剩,压缩过大的利润空间,才能将那些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淘汰出局,促使少部分企业提质升级,联合重组,做大做强,这也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的表现。
产能过剩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厂商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汽车价格的下降,这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老三样”代表桑塔纳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一度高达20多万,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各厂商产能不断扩大,如今已经跌到八九万的价格区间。这表明产能过剩对于汽车价格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目前我国整车企业共有117家,但真正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的并不多,其中90多家年产能还不足1万辆。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近几年,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加快的几年,目前全国排名前10位的汽车厂商年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70%以上。这表明我国汽车产能过剩还是一种结构型的过剩,许多品牌的车型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另外,从潜在的消费能力看,中国汽车产能也并不过剩。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收入不断增加,有购车欲望的消费者也是与日俱增,如果潜在的消费能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能力,将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
对于汽车产能过剩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要看到产能过剩会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产能过剩会加剧汽车行业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下降,最终将使消费者受益。因此,将产能过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未必是件坏事。(张哲)
汽车产能 假过剩与真短缺
中国的市场很少会跟着计划的指挥棒走。
2006年3月,在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汽车业被正式定性为“产能严重过剩”,列入亟待结构调整的“黑名单”。
文件才下,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上半年车市发展势头红火,尤其是3月份和4月份出现高速增长。一些厂家出于产能限制,即使加班加点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竟然出现了消费者不能及时提到车而怨声载道的现象。
产能充足的厂商则抓住了这一轮市场良机,一汽-大众抢先一步完成扩产,因供货充足,5月份捷达重返轿车销量榜首。
汽车产能是否真的过剩?来自各方的争议再次因现实与政策的矛盾而激发。
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
“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竞争。”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显君博士说。他认为目前的这种状态是我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经过竞争才能使我们的汽车企业真正成长起来。
对于汽车行业产能是否过剩问题,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也表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大企业、小企业都参与市场竞争,然后自然淘汰一批。
更多专家则认为政府决策依赖的数据不全面真实,可能误导了政策制定。
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整车生产能力约为800万辆/年,加上在建生产能力220万辆,建成后产能累计将达1020万辆/年,而去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只有500万辆左右。
国泰君安行业研究员张欣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要区分开将来有多少是有效产能。通常,汽车产业的产能鉴定周期是5年,而以目前私人汽车的发展速度而言,5年以后也未必过剩,因为新一轮车市销售高峰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再次涌现,汽车行业产能大幅增长是符合趋势的。而目前支撑产能严重过剩观点的数据含有较大的水分。
虚假产能普遍存在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他认为汽车业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企业用毫无依据的产能目标来博取名头、地方用“虚拟产能”显示政绩,但很多产能最终都没有落实。而另一方面,产能不足的危机在国内主力汽车厂商中普遍存在,因此,简单的产能相加是不科学的,“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的“相对过剩”才是国内汽车业的真正现状。
实际情况是,目前全国117家整车厂中,年产量不足1万辆的还有90多家,根本无法达到规模效益。超过15万辆的只有10多家,存在大量的无效产能。
同时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计算汽车产能不能将厂方上报的数字简单叠加,因为汽车业各个细分行业、各大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否则是对发展势头良好的细分行业和优质汽车企业的不公平。例如小排量汽车发展才刚刚得到鼓励,有利于环保的柴油车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空间,如果就此戴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对其更加不利。
“再比如计算产能时,不能把同一个企业中落后产品的产能和新产品的产能叠加,落后的产品是会被逐步淘汰的,叠加不科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说。
利润增幅超过产销量
而让官方担忧的因产能过剩企业会出现严重亏损的问题也并没有那么严重。如果产能确实严重过剩,一定会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但让很多人预料不到的是,今年中国汽车业利润增幅超过产量增幅。
据统计,今年1到5月份,汽车产销305.30万辆和297.43万辆,同比增长31%和30%。尤其是今年3、4月份乘用车出现短期“井喷”,3月份,乘用车销售48.60万辆,同比增长36%,4月份乘用车销售46.84万辆,同比增长39%。
利润增长则超过了产量和产值的增长。今年前4个月,全国汽车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232.5亿元,同比增长88%,远高于汽车产销量30%左右的增长率,增长额为109亿元;累计实现利税总额476亿元,同比增长55%,增长额为170亿元。
销量、利润和利税总额的大幅增长,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汽车业目前仍然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中国汽车乘用车协会秘书长饶达分析,此前汽车行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油价高涨,消费者在车型购买上偏向于更小排量的车型,而这些车型的价格往往比较低。
“汽车产能过剩是一种宏观信息,国家主管部门提出来很正常,提醒投资者重视。但这不应成为具体指导所有企业的原则,每个企业都要根据企业自身和细分市场的情况安排产能。” 张小虞这样表示。(徐淳)
国务院为何发出过剩预警
我国去年汽车总产值1.2万亿,直接创造的税收1000亿,间接创造的税收大概000亿,从业人员1700万人左右,固定资产1万亿,汽车制造工厂的面积4亿平方米,办公面积1亿平方米,去年汽车出口总额为400亿元,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位列世界第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将产销700万辆,世界其他一些机构预测800万辆。今年1~5月,利税快速增长100%,汽车出口仍然大于进口。可以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发改委多次发警告
汽车产业如此重要,其健康发展也是了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年初,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传言不断流传,后来甚至从国家重要部门也传出同样的消息。
1月24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2005年工交经济运行特点及2006年展望”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尽管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随着近两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良后果逐步显露,“这已成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严重障碍,今年要充分予以关注,坚决遏制这种势头。”其中就包括钢铁、汽车、铜冶炼等行业,这被认为是国家将对汽车产能过剩的警告信号。
果然,两个月后,《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现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上,《通知》指出,汽车业作为这次明确的产能明显过剩行业之一,国家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5月25日至26日,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又公开表示,“我国汽车过剩是结构性过剩。”而会议就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展开的讨论,也多处涉及汽车产业。
国家发改委在短时间内多次对汽车产能发出警告,并提出结构调整政策,可见国家认为汽车产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汽车的健康发展。
不良后果结构问题
相关专家称,汽车产能最终的定性依据来自于去年国家发改委给各汽车企业下发的一份产能调查表。正是最后汇总的汽车业产能数据让决策部门下了决心。
发改委的统计表明,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大概在近800万辆左右,而销量只有570万辆。根据国家发改委掌握的资料,今年供需矛盾会更大。因为目前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而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
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我国汽车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先进、节能、环保车型比例相对较小,运输类专用车由于技术水平和门槛不高,有过剩的苗头。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新情况。
而《通知》也指出,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汽车、钢铁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但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在这些领域继续上新项目。目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
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还指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进展,产品结构得到改善,车型结构日趋合理,汽车出口逐年增加;但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三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分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四是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通过合资、合作,整车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零部件生产落后于整车发展。
这位负责人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产品品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鼓励公平竞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建立强大的零部件支撑体系;鼓励发展安全、环保、节能型汽车,加快汽车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明确表示,我国 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他对此表示忧虑。
国家相关部门希望通过政策调整,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葛胜征)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自主品牌进攻公务车细分市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