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自主品牌遭遇“民以吏为师”的悖论

作者:方芳 修霄云 发布于:2006-04-11 12:33:1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十年磨一剑”,我国汽车工业风雨坎坷一路走来,承载着民族产业发展历史重任的自主品牌终于崛起。  
  当前,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逐步升级,汽车产业政策、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都已凸显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然而政府采购却没能给自主品牌以应有的关注。2004年全国政府小汽车采购中,全部自主品牌加起来只占5.84%份额的事实却残酷而现实的证明,自主品牌,政策功能的所谓“受益者”,在政府采购中却身陷尴尬。那么,政策功能所指“支持自主创新”是否剑指“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的商业机会已经到来了吗?  
  有调查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大多体现在个人消费市场,而对个人消费具有示范作用的政府采购领域,却鲜少见到自主品牌的身影。  
   
          自主品牌遭遇“民以吏为师”的悖论  
   
  政府大力支持其国产汽车的事例在国际上并不鲜见。韩国的政府官员均以开国产车为荣,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一定要坐凯迪拉克,德国政府官员一律坐奥迪,其实这都是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一种支持。政府的行为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家,政府的用车行为对整个社会的汽车消费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国家针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政策也在逐步“升级”:《汽车产业政策》提出鼓励自主品牌建设,“十一五”规划强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应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财政部《2006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更是明确突出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2005年10月奇瑞轿车正式被纳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名录也引发了业界热切的讨论,一时间,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生命力的自主品牌企业仿佛真的成了政策的“受益者”。那么,“受益者”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他们在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下究竟获得了什么?  

个人消费市场  
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品牌总数为355个,其中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具有绝对优势,乘用车尤其轿车相对较弱,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为37%,其2005年所占市场份额56%,比2004年上升37.6%(参见表1,2)。  

  尽管轿车自主品牌还不多,但市场份额却在逐年扩大。据乘用车联席会统计,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销量46.25万辆,销量份额20.60%,2005年上升至60万辆,销量份额25%,上升了5个百分点(参见表3)。专家预测,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05年,销量份额也将达到30%以上。  

  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自主品牌已成为国内乘用车销量增幅的主力,奇瑞、吉利增势强劲。尤其是奇瑞在前11个月以163007辆的销量,实现了同比106.36%的飞跃式增长(参见表4)。夏利更是以162232辆的销量荣获累计销量10万辆之上乘用车品牌冠军。  

  另据统计,今年1月份热销的小型车中,中国自主品牌一举占领了28.7%的市场份额。而今年前两个月,奇瑞总销量超越一汽-大众,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首次超越合资车型的里程碑。相信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的增强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政府采购市场  
自主品牌处境尴尬
  

  从以上众多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承担着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一路艰辛走来,终于走上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舞台。当前,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大众消费市场中的表现也一路飙升。俗话说,“民以吏为师”,然而在国家支持自主创新利好政策功能下,政府采购市场中,自主品牌所占的份额却让国人寒心。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如鱼得水的自主品牌,连跻身政府采购市场的话语权都没有。  
 
  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政府汽车采购总额达203.8亿元,2005年更是高达250亿元。其中2004年汽车采购额已占政府采购总额的19.4%,成为政府第三大采购物品(参见图1)。小汽车依然是政府汽车采购的主体,据图2数据显示,2004年小汽车采购额达154.7亿元,占总量的75.91%,其中,地方政府采购成为政府汽车采购市场的主力。  

  然而相比大众消费市场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庞大的公务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却难有立足之地。  

  让我们来看一看财政部国库司提供的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小轿车品牌分布图(参见图4),2004年203.8亿元的采购规模中,自主品牌所占比例甚微,其中红旗、中华分别以2.28亿元和1.58亿元居自主品牌前两位。红旗占了市场总额的2.41%,中华占2.28%,奇瑞0.77%,奥拓和夏利的比例分别是0.33%和0.05%——全部自主品牌加起来只有5.84%的市场份额(参见图3)。再看合资品牌,上海大众的份额是39.42%、上海通用是18.42%、广州本田是15.98%,这三个合资品牌就占据了政府采购份额的大半河山。  

  2004年长安集团销售汽车数十万辆,但政府采购只有几千辆,连1%的份额都不到。与大多数自主品牌同一时期上市的别克却以18.2亿元成为2004年政府采购小轿车的第二名,采购规模更是近8倍于红旗。 
  
  据透露,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清单上,自主品牌汽车中只有红旗和中华的采购量较大,其他的自主品牌汽车很少。仅有的少量采购,也多是当地政府的扶持行为。  

  尽管国家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政策声音越叫越响,但2004年全国政府小汽车采购中,全部自主品牌加起来只占5.84%市场份额的事实,只能证明政策功能还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辐射到自主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关注远远滞后于普通大众。  

  普通大众尚能竭己之力支持自主品牌,为何政府采购中却不能给自主品牌更大的空间?支持自主品牌难道只是大众的责任与选择?  

  面对自主品牌在当前政府采购中的难言尴尬,我们不禁要问——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如何引领自主品牌的“春天”早日到来?(本报实习记者 方芳)  

              解读政策依据  
    
一、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颁布 2004年6月1日实施)  
政策依据:  
第一章第3条: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第六章第24条: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均要增强企业和产品意识,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努力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政策解读:  
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集中体现了对自主开发的关注,这不能不令人振奋和鼓舞。任何产业离开了自主开发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是不健全的产业。  
哈飞汽车公司有关领导表示,新政策明确提出支持自主开发,是对积极实施自主开发企业的极大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目标是开发具有自主品牌、自主商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能够打入国际市场。但同时也希望国家支持自主开发的具体措施能尽快出台,对自主开发的新车给予政策补贴。  
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没有对商标品牌做出任何规定,而新《汽车产业政策》为此开辟了专门的一章。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研究员认为,这是一种偏重于市场化的管理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扶植国内企业和优秀产品。而新政策第六章第24条的规定说明,《汽车产业政策》有了一个清晰的导向,即支持企业发展自主汽车工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表面上看,目前我国有些企业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但严格来说,这些企业也还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有的企业也有自主开发,也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挂的却是国外企业的牌子,这能算自己的东西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政策依据:  
政府采购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政府采购应当尽量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2006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  
(2006年1月25日财政部发布)  
政策依据:  
注重研究和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工具。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要求、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是深化创新的重点。要在继续实施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和无线局域网产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领域和思路,研究制定优先采购环保型产品、国产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措施,并在部分行业或产品领域有所实施和突破。要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政府采购激励自主创新配套措施的具体操作办法,为全面启动和实施创造条件。继续研究制定政府采购国货认定标准,为落实购买国货政策提供依据。  
■政策解读: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要以“十一五”规划和中央纪委再次提出的深化和健全政府采购制度要求为契机,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发挥政府政策功能等方面继续深化创新,不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提出:“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产品需要的不仅是掌声和喝彩,更需要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他呼吁将“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产品给予政策支持”作为专题,进行系统研究和考量,构建“十一五”中国扶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产品的实质性政策支持。国家的支持应包括政府采购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产业政策、宣传政策以及考核政策等。而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是这一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宏观的政策支持有了,但在具体操作中却还存在很多问题,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赵建新就深有体会,他介绍,虽然《政府采购法》中早就明确提出要采购本国货物、要支持民族企业,而采购中心在招标时也建议采购人采购自主品牌,并且介绍这是国家的政策,但却很少有人采购国产汽车,国家没有更具体的强制性规定是此种状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何红锋也指出,只有宏观的政策支持操作性较差,特别是在汽车采购中,因为汽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采购物品,如果没有具体的政策指导,在短时间内,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能量根本就发挥不出来。但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目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也是一大进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政府采购能够发挥它应有的能量,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保驾护航。  
   
三、“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3月5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政策依据: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的能力、集成创新的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政策解读:  
在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中,“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自主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表示,自主创新战略是突破经济机构不合理、改变经济粗放增长模式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选择。政府要拿出具体措施支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以及节能环保产品的普及和发展。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自主创新、重视自主品牌的环境,让每个中国人形成使用国货光荣的观念,这种消费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从小孩培养起,从政府自身做起。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都在精心筹划,辽宁省财政厅副厅长金允坤提出,“十一五”期间,辽宁要响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支持自主创新的要求,重点突破“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发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环境保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发挥更大作用。(本报记者 修霄云) 

          图解 自主品牌的“生存状况”

图1 2004年政府汽车采购份额
汽车采购:203.8亿,19.4%

图2 2004年政府汽车采购中小汽车采购份额
小汽车采购:154.7亿,75.91%

图3 2004年政府自主品牌汽车采购份额
自主品牌:5.84%
 
图4 2004年政府采购小汽车品牌分布 
  
表1 截止2005年我国汽车企业品牌分布(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汽车

种类

总品

牌数

自主

品牌数

所占

比例

载货汽车

97

88

90%

客车

158

120

76%

轿车/乘用车

100

37

37%

总计

355

245

69%


  
  
  
  
  
  
  
 

表2 200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自主品牌

汽车种类

2005年所占

同类市场份额

同比

2004

载货汽车

98%

上升3.8%

客车

98.5%

上升3.3%

轿车/乘用车

56%

上升37.6%

总计

62.9%

上升3.4%


  
  
  
  
  
  
  
  
 
表3 04、05年自主品牌轿车国内销量及份额  (数据来源:全国乘用车联席会)

年度

国内市场销量

销量份额

2004

46.25万辆

20.60%

2005

60万辆

25%


  
  
  
  
 
表4 2005年1-11月份累计销量10万辆以上的前10名乘用车企业       (数据来源:全国乘用车联席会)

企业

名称

051-11月累计(辆)

同比增长(%

市场

份额

1

上海通用

281873

24.14

10.21

2

上海大众

218654

-30.56

7.92

3

北京现代

210945

64.61

7.64

4

广州本田

210419

19.28

7.62

5

一汽大众

205713

-20.29

7.45

6

天津一汽

171497

51.39

6.21

7

奇瑞

163007

106.36

5.90

8

长安

146893

0.86

5.32

9

东风有限

140667

167.89

5.09

10

吉利

130441

47.09

4.72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