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能源压力下的出路

作者:沈新华 新晨 张翼 发布于:2005-10-08 16:07:1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绿皮书》的发布,使柴油车又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柴油车有自身的优势,但要有所做为首先要从努力解除各地对柴油车的限制开始。

               能源压力下的出路
                  
  能源紧缺,压力如山,终于“逼”出了一部柴油《绿皮书》。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环保总局、国家信息中心的有关领导、专家众口一词:适度发展现代柴油轿车“有利于我国石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专家开出的几方“良药”

  对现代柴油轿车优势进行肯定的同时,《绿皮书》也指出国内推广现代柴油轿车尚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国内柴油机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柴油供应紧张、政策有待明确、油品质量有待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制定和消费者观念陈旧等。针对这些问题,《绿皮书》给出了一些明确的建议:

  一是部门联动,共同推广,尽快摒弃政策方面对柴油车“一刀切”的限制。研究鼓励发展柴油轿车的政策,在柴油价格、消费税、燃油税、购置税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是以科技手段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使其达到环保要求。同时可推广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

  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多方面支持提高中国柴油轿车技术水平。柴油轿车的技术水平依赖其柴油发动机,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生产以及自主研发多种途径提高柴油轿车技术水平。

  四是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能耗结构,防止能源消耗比例偏差。目前汽车燃油消耗量分别占中国汽油和柴油总产量的87%和21%。

  五是制定车用柴油标准,鼓励生产高质量柴油。柴油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低硫化、限制多环芳烃、降低密度。所以,应当在政策上鼓励企业生产低硫的清洁柴油。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现代柴油轿车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柴油轿车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

  七是激发厂商积极性,增加柴油轿车品种,降低销售价格。

  柴油车,离春天还有多远?

  虽然《绿皮书》已经发布,然而对于柴油车的推广问题,专家认为还需要一段时间。参与编订《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柴油轿车用户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非常低,2004年,国内共销售柴油轿车12654辆,仅占所有轿车销量225万辆的0.6%不到。这种结构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不符。

  此外,国内的柴油轿车可供选择车型也非常有限。在2002年,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柴油轿车捷达SDI,此后,豪华轿车奥迪A62.5TDI和经济型轿车宝来TDI等相继走进人们视野。而多数厂商在国内柴油车市场仍然谨慎行事,迟迟没有出手。

  与会有关专家认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要想推广普及柴油轿车,还需迈过三道坎。技术是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目前我国柴油机技术发展十分缓慢,整体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15年,也落后于国内车用汽油机的发展。相比于技术难题,柴油的油品问题更为复杂。对于诸多城市的“限柴”举动,专家指出,除了环保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还没有合格的柴油供应。(沈新华)


                 优势在哪里 

  随着油价的调整,柴油车因其高效的燃油经济性从众多车型中跃然而出,成为大众争相讨论的热点。其实,柴油车不仅在节油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在环保、动力、安全、耐用性等方面也存在着绝对的优势。

  优势之节油、经济篇

  众所周知,在排量相同的前提下,柴油车的百公里油耗要比汽油车低1/3。节油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已有73%的人群将节油作为购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那么我们就算一笔账,看看柴油车到底能为我们节约多少成本。

  优势之环保、清洁篇

  人们一直对柴油车有一个误区,一提到柴油车便联想到冒着黑烟、噪声极大的拖拉机或是笨重的大型货车。其实,如今以柴油为燃料的车辆早已摆脱了“墨斗鱼”的形象。

  在油耗上,同排量的柴油车比汽油车可节省30%以上,因此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柴油机的总体废气排放量比汽油机减少45%左右,其中仅二氧化碳这一指数的排放量就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也相对较低。如果2010年中国所有的轿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那么,每天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2.28亿公斤。

  随着国内柴油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的产品。

  优势之动力、安全篇

  就柴油车在动力性方面的表现,多项性能均优于汽油车。比起同等排量的汽油车,在低速时扭矩更大,既保证了动力性,又有利于低速加速。对于SUV这样融合了强大越野功能在内的车型来说,柴油的动力性是其通过性的必要保证。

  安全性是柴油车的另一大优势。与汽油相比,柴油不易挥发,着火点较高,不易因偶然情况被点燃或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更为稳定。

  随着国家政策对柴油车的松绑以及消费者对柴油车认知的不断加深,柴油车必将凭借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车市掀起一股柴油车风潮。(新晨)


              遭遇“禁柴”困境

  日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资源节约与代用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柴油轿车发展建议书》,提出现阶段中国应适度发展现代柴油轿车,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
 
  然而,目前的现实却是,在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难见柴油轿车的踪影。2004年,国内共销售柴油轿车12654辆,仅占所有轿车销量225万辆的不到0.6%。

  调查分析显示,造成这一市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几项为:各地“禁柴”制约因素占41.6%,消费者对油品的担扰占27.8%,可选车型有限占11.1%。“禁柴”限制是各地出租车柴油化受阻的主要因素。
 
  提到柴油轿车,人们固有观念是“冒黑烟、臭味、笨重和噪音”。国家环保总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项调查结论是:“柴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给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因此自1998年起,北京、兰州、厦门、海口、乌鲁木齐、济南、石家庄等城市相继出台地方规章或以立法的方式,禁止柴油轿车进入城区或在市区行驶,限制柴油车上牌和使用的政策,最多时出台限制或歧视柴油车政策的城市有数十个。

  一汽大众的汽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经过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柴油机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形象。它不仅具有高效、经济、有益环保及面向未来的特点,还具备使用寿命长及维修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在高速性能、加速性、操纵性、乘坐舒适性和噪音方面已经完全可以与现代汽油机相媲美,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而且柴油车排放尾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少,废气排放总量比汽油机低45%。

  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明确规定,对于已经达到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必须取消过去的歧视政策,给予与汽油车同样的待遇。2005年7月,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开始实施。同月,最新修订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节能型轿车和柴油轿车。 

  在柴油轿车的市场化推进中,一些技术领先的合资企业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专家指出,不少欧洲国家以征收较高的燃油税应对能源紧缺,高油价使得欧洲人倾向于使用节油的柴油轿车。此外,欧洲国家还实施了促进柴油轿车销售的税收激励政策。中国应该借鉴欧洲国家的通行做法,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柴油轿车。
 
  同时,希望个别迄今仍不给柴油轿车上牌的城市,能尽快摒弃对柴油车“一刀切”的限制政策。 

  另外,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油品质量差的问题,专家建议国家环保部门借鉴欧洲国家,对车辆排放与燃油质量配套定出标准,并要求厂家严格执行。(张 翼  刘 勇)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