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后突然变冷
车市万花筒瞬息万变
中国的汽车市场简直就是个万花筒,瞬息万变,实在令人难以捉摸,刚刚还“井喷”不止,突然间说冷就冷起来,让人猝不及防。
据中汽协会的统计,去年全国销售汽车444万辆,同比增长了34.21%,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轿车的增长速度,简直令全世界人都目瞪口呆,12月份竟然增长了111.48%,全年增幅达到75.28%。
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不仅让原有的生产企业痛感生产能力不足的烦恼,还招来了大批的行外进入者,跨国公司更是较着劲宣布要在中国大举增资,扩大生产能力
不料刚转过年来,1月份轿车销售就狂跌31.61%,4月份轿车销售开始出现负增长,5月环比下降了19.27%。由于累计同比增长率还有31.59%,专家们对今年的市场仍抱有很大信心,认为增长20%应该没有问题,甚至还有人提出“金九银十”,以为下半年汽车市场回暖是确定无疑的。
然而,中汽协会轿车销售情况的统计表明,从4月到8月,环比增幅分别为:-2.72、-9.27、-5.84、0.78、0.23,令人对20%的增长率产生了怀疑,乐观不起来了。因为照此趋势发展,全年增幅可能只会与去年持平,也可能只是一位数的增长率,因为去年下半年增长基数很高。这几年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业,看来需要有应对长期低速增长的心理准备。
分析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变冷的原因,多数人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关税降低与进口许可证取消,使消费者产生持币待购心理,而厂家的连续降价,更加重了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心理,中国汽车市场真是“墙倒众人推”。
其实尽管汽车工业前两年的增速惊人,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对汽车工业进行直接调控,在遏止投资过热行业的名单中,最终删去了汽车,宏观调控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间接方面。
我们一直说汽车工业带动性很强,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原材料到装备制造到销售服务,直到文化产业,所以汽车发展受到的制约也很强,汽车的发展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汽车厂商的连续大幅度降价,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按照经济界专家们的预测,2004年中国汽车销售只要增长12%,就能突破500万辆,将超过德国,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而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测算,如果按照去年34%的增速计算呢?
预测数字太让汽车厂商们欢欣鼓舞了,鉴于前两年产能不足痛失市场的教训,各厂家尽量挖掘潜力,增加产能。
然而苍天并不处处都如人愿,市场的增长连专家们最保守的估计都达不到。销售情况下降速度之快、之猛,让厂家调产都来不及,库存立即大增,产销率由去年12月的111.48%,5月、6月陡然降低到84.55%和77.6%。
然而无论是明着降价,还是变相促销,消费者都不怎么买账,所谓“一步到位”的价格,也吊不起消费者的多大胃口来。
而且车价越是降得狠,人们心里越是没有底:到底哪里是车价的底线?等待的心理越发强化。对相当一批厂家来说,“不降价是等死,降价则是找死”。
目前,中国汽车生产能力的阶段性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而直接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则是对中国汽车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测。
诚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的确很大,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大市场,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但这个时间表怎么排,却不能仅仅依据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大城市的经济状况,就做出判断,也不能仅仅依据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进行预测。
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的确算得上是又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它不仅使国内预测专家连连失算,也让国际权威咨询机构屡屡大跌眼镜。中国汽车市
场预测,你真是不知道信它好还是不信好,因为预测的失误,不仅仅关乎专家们的脸面问题,更关乎一批企业的生死存亡。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车厂,汽车厂数量的减少,正是我们多年来努力的目标。按照经济学理论,市场紧缩正是调整结构的好时机,但是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误导它们长大以后再去宰杀。
市场预测实在是个很危险的职业,其风险绝不亚于医生和律师。
上一篇:进口车国产车可同网销售
下一篇:弱势车企寻求救赎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