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两年产大于销——堆积出2004年庞大库存

作者:王 澈 发布于:2005-01-11 14:39:3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这个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即使再过时日,也很难露出辞旧迎新的笑容来。因为,尽管2004年汽车产量、销量超过了2003年,同比增长都会在15%以上,但“市场低迷”如同太阳照在身上、打在地上的阴影一样紧紧跟在双双增长的产销量的背后,令2005年的汽车市场在“光”(产销增长)与“影”(市场低迷)的映照下呈现错位的混乱,而这种混乱肯定要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很久。其中最大的阴影来自谁也说不清楚的汽车库存。

      呈现“垂直落体运动”

      去年车市用“低迷”形容已经是行业的共识,查看2002年到2004年的销售数字中不难发现,被业内人士称为“井喷”的第一年是2002年,那一年汽车产销的数字对比是产小于销,这种势头延续到了2003年。2003年一年,汽车的产销都是双双大幅度增长,其中2003年1月的销售增长率达到了184.81%,接近200%,几乎是同期对比销售的两倍。两个表现最突出:

      表现一,销售增长幅度“垂直落体”。去年11月全国轿车销售20.28万辆,前年是19.13万辆,同比数字增长6%。可是知道2003年11月相比2002年的11月同期增长幅度吗?67.25%!增长幅度是2004年的10倍!尽管绝对数字增加,但从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市场销售在萎缩。

      据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主任郭咏介绍,市场萎缩的迹象实际上从2003年底就已经初露端倪,但当时是新旧交替的时间,加上去年春节是在一月,节日销售高峰比往年提前,掩盖了市场低迷的景象。过了新年,厂家降价风潮又起,部分刺激了市场,这样,直到四五月,销售下降的趋势才得以真正显示出来。

      表现二,“粥少僧多”,经销商“吃不饱”。销售增加幅度下降,意味着2004年汽车市场这口“锅”里的“粥”不见多,可伸到锅里抢粥的“碗”增加了。汽车经销商数量增加,以北京为例,2003年底有不到10个汽车交易市场,不到200家专卖店,而到2004年年底一年的时间,北京地区有26家汽车交易市场,将近300家专卖店。增加的幅度远大于汽车销售的增长,锅没变大,粥不见多,可吃粥的人多了,谁能“吃得饱”?

      任何现象背后都有原因,市场的背后是供求关系,2004年车市低迷的最根本原因是连续两年的产大于销所造成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失衡。

      厂家库存是个谜

      伴随着销售萎缩另一种情况也同时发生,它成为2004年市场低迷的隐患,这就是产销增长的比例不同步。

      从2003年2月一直到2004年8月一年半19个月的时间中,除去2003年的10月和12月两个月,全国轿车每月的产量都是大于销售量的,也就是说,从2003年


直到2004年,汽车行业每个月都会有一定量的库存积累,这种积累并没有如实地反映在厂家公布的数字上。

      根据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截止到11月轿车销售数字为224.5万辆,月均为20.3万辆,按合理库存的比例计算,目前全国汽车厂家手里的总库存量不会超过30万辆。

      但是由于国内企业连续两年的产大于销的积累,有些企业的库存数量远远高出库存合理范围的上限,保守估计目前全国厂家的库存至少在50万辆,厂家为分担自己的资金压力和出于领导政绩的考虑,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向经销商压库存。

      来自中国轿车联席会对国内12家汽车厂商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1月几乎都是最后两天的销售中,12家企业完成了全月40%的销量。在12家主要汽车厂家中60%以上的厂家在压经销商大量吃库存,有的企业月销量的60%以上是在最后两天实现的。11月的前三天,12家汽车厂商的销量仅有1万多辆,平均每天销售3500辆,而11月最后两天这12家企业,平均每天销售3万多辆,在一个月内,月底和月初日销量相差9倍。

      而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经公布过1到7月份国产轿车的累计库存超过11万辆。而厂家的数字中是不包括商家库存的。有人认为现实的库存量可能大大超过50万辆。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