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

作者:吴亮东 发布于:2005-01-21 11:28:0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1年,是中国加入WTO的起点,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历史的新纪元和转折点。中国汽车产业突然间成为颠覆世界汽车市场格局的新兴力量,创造了世界汽车产业历史的神话。

  中国汽车市场创造的奇迹,让所有参与者欣喜若狂。政府赢得了巨额税收,投资者赢得了高额回报,客户赢得了更大满足,企业赢得了高速发展,员工赢得了高薪……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我们还能为世界汽车产业史留下更深的中国印记吗?虽然中国汽车产业拥有了令人眩晕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伴随这种大发展而萌生的知识财富,我们还没有把创造奇迹的物质成果升华为管理思想、方法和文化。一言以蔽之,我们还没有为已经发生的市场变革、产业变革和即将发生的企业变革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没发挥产业领导作用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突出。经历亚洲金融冲击的中国经济,在加入WTO前后重回增长路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超越了决策者的战略认识。但受制于行政主导的产业管理模式,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抓住这个极佳时机,成为领导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未能引导社会资源朝着最有利于自身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整合,产业目标和核心要素反而被部门利益、地区利益无谓耗散,国家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让位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的经济实力在现有统计体系下仍然不够强大,不论是产业GDP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都不足以支撑它应有的领导地位。

  第三,汽车核心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缺乏强大的影响力,中国汽车企业缺乏对中国企业群的市场号召力。

  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能否成为真正的产业发展指南,取决于它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认识,取决于它对产业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有效表达,取决于产业管理模式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战略视野决定战略适应力。没有宽阔的战略视野,战略本身就会出现偏差。但中国现行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发点,很难说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它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损失的是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的发展机会。企图在逐步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延续传统的竞争格局,不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样,企业的战略如果仅从地方利益和行政利益出发,而不是站在世界、国家的舞台,将只会束之高阁。

  国际汽车厂商在中国的战略却毫不含糊:抓住时机,按照中国游戏规则获取超额市场利润;等待时机,按照国际游戏规则清除中国竞争对手。中国汽车产业迅速扩张,国际资本迅速切入,企业合资规模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从经营者转变为投资者,逐步失去对名下企业制造资源、服务资源的控制力。

  没有具国际竞争力商业模式

  过去的2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时常纠缠于自主发展的民族汽车产业与兼收并蓄的合资发展汽车产业两种模式之间。最终,合资模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但我们逐步发现,中国之路与巴西之路殊途同归。我们没有从“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思路中汲取造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生力量,反而处处受制于跨国企业的全球战略。奇瑞等自主品牌虽然开创了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发展道路,但自主还没有成为中国主流汽车企业群的自觉行为。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