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专家预测2025年电动汽车性价比或将超越燃油车

作者:王辉 发布于:2018-10-12 10:49:07 来源:中国质量报
   电动汽车产业将迎接2020和2025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近日举办的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对未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节点做出上述预判。
 
  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等众多专业机构联手打造的。在这场对于未来出行的讨论中,业内行家们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出行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剖析行业正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难点,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发展节点
 
  在高峰论坛上,陈清泰指出,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将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政府补贴终止,到那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已经排除了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将同台较量。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形成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差距将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势力将会增加。第二个节点就是最迟到2025年,那个时候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此时将此消彼涨,传统车面临更大的压力。
 
  陈清泰建议,企业要根据对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形势变化进行研判,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战略。
 
  质量安全
 
  电动汽车的发展,质量安全最重要。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这些事故的主体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补贴退坡的周期是一年一次,与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企业跟着指挥棒走,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能量密度首选物理改进方法,比如减重隔膜等安全材料,而电池测试验证手段不完善,不能充分反映实车使用情况。”欧阳明高说。
 
  他同时提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很快会迈向300Wh/kg高比能量密度电池的阶段。这对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安全技术不能只靠材料本身,更要从系统体系入手。
 
  欧阳明高表示,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有改进的余地。“原有的产业化目标是,2020年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系统到260Wh/kg、循环寿命2000次,但这一目标偏高,不宜强制推行。同时,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过频。”此外,要尽快推出电动汽车安全年检规范以及电动汽车黑匣子、电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等规范。
 
  转型升级
 
  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对车企来说,在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的时候,贸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
 
  他认为,未来出行服务商具备三大核心要素,一个成规模化的服务载体,即要有成规模、网络化的车辆载体;一个管理的平台,能够让数据、让用户接入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出行管理平台;面向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出行服务将会成为主流,“智能驾驶+出行平台+出行的网络化”构成未来出行服务商的重要功能要素。
 
  针对转型,他提出了彻底的转变思维方式、战略上要清晰、组织要创新、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讲究灵活的战术、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能力和人才等6点建议。
 
  张永伟表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车企转型唯一的出路,车企有多种选择。“一是可以继续生产和运营汽车品牌;二是可以做代工厂,为别人来提供代工服务;三是可以转向服务侧。”
 
  技术创新
 
  谁掌握技术谁就是赢家,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更是如此。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徐愈指出,在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智能驾驶、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方面的研发、试点和实践已经蓬勃展开,需要尽快建立包含车、路、治理、社会等各重点要素的,具有顶层协调性质的、能推动在实践发展中协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机制。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表示,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需要各国、各相关产业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共同解决自动驾驶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加强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共同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便利化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辉认为,无人驾驶涉及到很多技术和理念的创新,我国应该尽快从政府层面建立自动驾驶产业的顶层协调机构和机制。
 
  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表示,要形成智慧型的交通体系,要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出行,这六大核心要素必不可少:聪明的车、聪明的路、控制中心、能源匹配、治理体系和社会生态。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