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山西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再掀高潮

作者:修霄云 发布于:2008-05-23 11:09:1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5月15日,山西省2008年度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预入围公开招标在太原丽华大酒店召开,32家主流汽车厂商,近150辆崭新的样车参与了此次公务车角逐的盛会。此次公开招标只招预入围企业,招标结束后,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将组织评标专家对预入围品牌以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最终入围企业。为了占据有利地势,5月14日早8:00以后,就陆续有汽车厂商积极地把样车开过来。为了避免迟到,参与投标的汽车厂商大都住在离开标地点很近的酒店,在距离投标截止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时,参与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和投标文件基本递交完毕。
  
  这是山西第二次对汽车实行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公开招标。2007年6月26日,山西首次对汽车实行协议供货全省联动,经过半年的实践,被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采购形式”,山西省财政厅总会计师武涛在5月15日的开标大会上对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予以肯定。
  
  山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琚良太介绍,第二期全省联动公开招标,在征求、总结全省11个地市、采购人、汽车厂商意见的基础上,将比第一期汽车联动更加完善、成熟。
  
  省本级节约100余万元

  资金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赵建新回顾第一期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采购价格和采购成本的大大降低感触颇深。
  
  首先,单辆汽车采购的价格大大降低。山西省本级半年时间内公务用车协议供货采购车辆306辆,与同期市场零售价格相比节约资金102.08万元,综合节约率2.5%。以前零散的汽车采购大都已定品牌,即使某地区有三个经销商,也经常出现“围标、串标”现象。例如,一辆车的市场价格是23万元,当地经销商两个报25万元,一个报23.5万元,最低的价格也比市场价格贵5000元。实行汽车协议供货联动后,价格绝不会高于23万元。
  
  其次,采购成本降低。2007年下半年省级公务用车协议供货采购共受理委托38项,按原采购方式将组织采购活动38次,采购成本核算约计2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专家评审费、标书制作工本费、评标设备损耗费、场地占用费、评委就餐费、通信费、水电费等。而采取协议供货方式实施一次招标工作,成本核算仅为10万元左右,并且全省联动后在各市政府采购中心此项采购成本基本为零。
  
  拓展低端车采购规模

  此次招标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扩大了对低端车型入围的品牌和数量。
  
  和第一期全省联动招标相比,由原来的12个项目包扩展到14包,侧重考虑低端车,在越野车中增加15万元以下车型两包,在微型面包车和轻型客货车(皮卡车)中放宽价位限制,增加入围品牌和数量,为县乡以及偏远山区用车单位提供更大的选择性。
  
  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赵建新介绍,省市联动就是要把山西全省的公务车市场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山西不少地区受经济发展限制,对低端车的采购需求很大,很多汽车厂商没有看到这个市场,认为低端车更适合个人市场,其实不然。此次在分包设置上侧重考虑低端车,也让不少厂商看到了公务车市场的潜力。
  
  微型面包车有重庆长安、安徽奇瑞参与了投标。上汽通用五菱、众泰控股、长安铃木购买了标书却没有参与竞标。轻型客货共有5家厂商参与竞标,分别为郑州日产、安徽长丰扬子、北京汽车、重庆长安、河北中兴。10~15万元的越野车有湖南长丰、北京汽车、郑州日产、江淮瑞鹰、河北中兴5家企业投标。10万元以下越野车有4家汽车投标。
  
  专家认为,这些企业率先抓住了山西低端公务车市场,按照“每个包有效投标单位不足5家的,则全部预入围”的规定,参与低端车投标的这些企业将全部预入围。
  
  “三招”强化后续服务和管理

  “当地经销商的履约行为没办法掌控,只要是履约问题就要推到省采购中心来;跨区域购车,价格过高;企业以与采购中心签订合同为名,拒绝购车单位合理的售后服务要求等等”,各地市政府采购中心反映第一期汽车协议供货联动在招标和执行中存在一定问题。
  
  这些问题在第二期汽车协议供货联动中都做了充分考虑。第一,加强各地区政府采购中心对当地汽车经销商的管理。在合同签订环节增设各级政府采购中心与经销商签订协议环节,进一步规范经销商销售以及售后行为。
  
  第二,实现跨区域购车。明确要求投标供应商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推荐包括各市在内的汽车代理商,并且在评标时,投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承诺,供货期以及全省销售和维修网点的分布情况将占一定权重。
  
  第三,加大经济约束力度。在保证金管理上,侧重强调经销商的责任,并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要求投标方所推荐的各地区的供货商,须向各地区政府采购中心提供履约保证金1万元整,协议供货期满后无息退还,严把售后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