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海外收购内幕:在售海外品牌中国车企机会不大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9-06-24 09:34: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美律师谈中国汽车厂商海外收购内幕———

  吉利又传要收购沃尔沃了,北汽在竞购欧宝失败后可能加入沃尔沃争取战……一波又一波的海外并购传闻此消彼长,可当记者拿传闻去向企业求证时,车企又都支支吾吾,或干脆否认或顾左右而言他,到底真相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一直在为一些中国汽车厂商谋求海外发展的美国资深律师王树盛先生。王树盛告诉记者,目前在售的、并未最终签订收购协议的品牌,像欧宝、萨博、沃尔沃等,中国汽车企业收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原来是美国企业寻求中国发展 现在是中国企业要在美国找机会

  王树盛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50多家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客户。以前他们事务所多是帮美国公司在中国拓展业务,最近两三年,中国企业要求来美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尤其今年,王律师说,几乎所有的中国客户都想要在美国购买资产。这让王律师的团队今年特别忙碌,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刻,他还在帮助一家中国企业准备法庭需要的文件。

  王律师告诉记者,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挺得住,企业的资产是不会卖的。但今年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很多企业被迫甩包袱、卖家当,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当然是个难得的机会,每家企业都想抓住它。

  而一些美国公司也委托事务所帮助寻找买家。这里面什么样的公司都有,比如底特律一些小的家庭企业,以前一年几千万美元的产值,生存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由于汽车企业采购力下降了,很多家庭企业没能力进行国际性的业务拓展,就只好卖掉。一些中型企业则因为从银行借不到钱,资金困难,销售下降,人工、原材料、现金流都出现问题,也只好被迫出让。而大型企业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像德尔福、韦士通这样的零部件企业也有类似的问题,整车企业采购一下降,利润本来就很薄的零部件企业就难以维持。破产是一条出路,卖掉一部分资产、关掉一部分工厂也是一种选择,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机会。

  ●如果竞购中有欧美企业参与,中国企业一般很难胜出

  虽然国内盛传吉利、奇瑞欲购买沃尔沃等品牌,但王树盛提醒大家期望值不宜过高。收购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是信心问题、能力问题。中国车厂是否有能力来保留和发展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这是很多卖家担心的。其实,单从资金上讲,相信有些中国公司能买下通用。可买下来之后的投入和运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些中国企业对海外收购想法很简单,买下来,把生产线搬到中国去,其实这基本上不可能。先不说生产线能不能搬走,就是能搬走,很多问题也无法解决,比如品牌与当地经销商的合同怎么办?当地政府希望的稳定和就业怎么办?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有了欧美企业加入竞购,中国企业基本上就没有机会的原因。土星卖给了本土经销商Roger Penske,欧宝卖给了麦格纳,萨博也差不多卖给了瑞典本国企业Koenigsegg,这样的结局是毫不奇怪的。Roger Penske原来是做赛车起家的,在经销领域做得非常成功,他们实力雄厚,而且买下土星后,土星依然由通用生产,Roger Penske只做销售,这样的结局在美国可算是皆大欢喜,但这样的思路中国车企很难接受。因为中国车企是靠低成本发展起来的,如果买下一个品牌之后,依然在欧美生产,那么高成本问题就难以解决。

  坦白说,中国车企如果真的想买这些海外资产,首先就要解决思路问题,要把它们当成国际品牌来买,也当成国际品牌来经营。如果现在做不到,就要慢慢来。王树盛举了个最通俗的例子,如果一个买家说我出很多钱买下这个品牌来,关掉它或搬走它,而另一个买家出钱不多,但承诺在当地生产和销售,那谁的机会更大一些呢?

  ●相比大品牌下的分品牌,并购独立品牌的机会更大些

  在对海外资产的并购中,汽车企业雷声大雨点小,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却不声不响地在买悍马。王树盛律师说,其中的缘由除了没有其他买家来竞争外,悍马的品牌相对单一和生产线相对独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比大品牌下的分品牌,中国车企并购独立品牌的可能性要大些。因为大品牌下的分品牌,其生产线往往与其他品牌共用,而且往往不止一条生产线,中国车企不可能只买品牌不买生产线,而共用生产线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国车企很难理顺。此次通用出售的品牌中虽然都有共享生产线的问题,庞帝克的情况最为复杂。像庞帝克的很多车型是与雪佛兰共用生产线的,而雪佛兰,通用是不会出手的。这就意味着,即使你买下了这个品牌下的所有分品牌,也买不到一条生产线来生产所有这些分品牌。而悍马3是与通用的中型皮卡/SUV共用生产线,只要有中型的皮卡/SUV生产线空出来的话,买到悍马的生产线是可能的,况且腾中不排除在美国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的可能。当然,王律师也提到,现在讲腾中已买下了悍马还为时过早。

  ●多数中国车企尚不具备海外收购实力,个别成功案例没有代表性

  虽然一些中国车企或通过媒体放出风声或领导亲自漂洋过海考察,但王树盛律师坦言,目前,中国车企的种种行为只能算是尝试,在海外收购这个事情上,多数中国车企还需要完整思路和战略打算。在短时间内,成功的收购案例不会很多。即使有个别车企购买成功,也没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而目前在售的这些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已基本出局。欧宝——中国企业很难与麦格纳竞争,麦格纳虽是零部件商但却已有了生产整车的实力。萨博——已差不多决定卖给本土企业了。只有沃尔沃可能有点机会,但如果说长安、上汽这样的企业买,也许还有可能,传闻很盛的吉利要想做好沃尔沃,会有一些难度。

  ●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高

  虽然对整车企业海外并购不看好,但王律师却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的成功率相当高。这首先是因为金额没那么大,在管理上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问题,管理上还是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其次,将国外零部件企业的部分资产收购下来后,可以把美国的工厂保留但瘦身,继续供应当地整车厂,把技术运用到中国去,大量在中国生产。因为并购零部件企业,买的是客户、市场和技术,这与购买整车有所不同。

  王律师说,他目前正在帮助国内数家零部件企业从事海外收购事宜。他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现在这个机会,如果能购买到高端的核心技术,是非常好的。他预计今年将会有几笔大的交易完成。他说,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经济低迷,中国零部件企业在美国早就应有上佳表现,有些企业已拿到了很大的订单。而美国经济一旦反弹,中国零部件企业在美国的业务会越来越多。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汽车频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