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应关注公务车使用成本

作者:修霄云 发布于:2008-11-14 09:31:2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编者按 政府采购具有节约财政资金的功能,在公务车采购中,采购人往往单纯从车型的采购价格来考虑如何节约资金。事实上,在公务车的后期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费用,都是由财政资金来支付。所以,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看,不仅要看车辆的采购价格,也要考虑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的高低。只有采购价格实惠,同时使用成本较低的车型,才能真正实现节约财政资金的目的。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对公务车的使用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报道,以便于广大读者了解各种车型的真实使用成本。
  
  一个人买车前一般最先考虑的只是购车成本,使用成本则很少关注,政府部门更是如此。据一位采购人介绍,政府部门的车辆后期使用成本可能是家庭用户的两倍。当然,这与政府部门对车辆的使用频率较高,以及各种长途用车较多有很大关系。
  
  “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才更应该关注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一汽红旗销售部部长卜红升在《政府采购信息报》举办的汽车政府采购座谈会上呼吁政府在购车前,应该把车辆后期使用成本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使用成本乏人问津
  
  “公务用车的后期使用成本主要包括油耗和维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公务用车管理处柳航告诉记者,“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和实际油耗有很大差别,不同路况、不同的驾驶习惯所消耗的油量也不同。另外,现在的汽车维修行业不太规范,我们经常笑称那些维修站为‘配件更换站’,修得少,换得多。对车辆的维修就是把配件简单的进行更换,甚至某些维修店还大肆更换,把很多配件都换掉,导致维修费用较高。”这些更多是客观因素导致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较高,还有主观因素导致公务用车使用成本较难控制。
  
  国家规定,一般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是排量2.0L,价格25万元以内。在购车时,大多数人会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江苏扬州市政府车队队长虞有诚介绍:“政府用车主要是在汽车协议供货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很少有人会因为某个车型的后期使用成本低,而采购这个车型。大排量车的油耗较高,同时,价格高的车辆在维修时,配件费用也很高。”
  
  据了解,还有部分采购人,购车后还会更换或者增加车辆的配置,例如,换成真皮座椅,增加导航系统等等,这些也都是潜在的使用成本。
  
  采购环节关注力度有限
  
  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如此高,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笔高消费。作为政府采购的操作部门,在招标伊始是否有一定的控制措施?
  
  江苏省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汽车采购的李亭介绍,作为操作部门,只能在招投标环节关注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尽量让使用成本较低的车型入围。
  
  江苏省是率先在全国实行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的省份,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涉及到了车辆的百公里油耗、选配件和工时优惠率、发动机性能等,这些都跟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有很大关系。
  
  例如,在技术参数的评标中,包括发动机、排量、变速箱、驱动形式、最大功率、油耗(混合工况、百公里等速)、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在价格分的评比中,把厂商提供的配件优惠率、配件进销差价率(材料管理费收取比例)、工时费优惠比例或工时单价作为打分点。这些为用户购车后减少使用成本提供了有力的前期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承诺在公务车招标中占近1/5的比例,一般包括一些免费质量保证期、免费保养期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车辆的后期使用成本。
  
  车辆技术未引起重视

  
  据了解,政府用户一般很少注重车辆的技术,更多是受使用习惯或者品牌的驱动,这也是为什么公务车采购的品牌和车型容易“扎堆”的原因。实际上,有些车辆只不过是外观和内饰方面比较符合公务用车的习惯,关乎车辆使用成本的油耗和后期的维修成本都比较高。
  
  柳航认为,控制车辆使用成本的根本应该是车辆的技术,主要看发动机的技术。运用新技术的发动机应该比老技术的发动机油耗低。柳航同时表示,在以后的公务用车选型中,会更注重车辆的技术,作为政府官员应该补习车辆技术方面的知识,而在日常的采购中,也会要求厂商更多提供车型技术方面的资料。
  
  另外,在购车时,还会考虑车辆性能的稳定性。有些车辆的小毛病特别多,十天半个月就需要维修,这样的后期使用成本肯定高。
  
  现在,政府大力提倡政府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但新能源车的初期购买价格偏高,最终是否省油,后期的使用成本是否会比普通车辆差很多,普通消费者大都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多是持观望态度,一般是由政府部门担当此重任。公务用车有体现政策功能的目标,使用新能源车和节能环保车型恰恰体现了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