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关税时代 车市谋变新局
作者:方芳 发布于:2006-05-15 13:00:0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4月1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举办的2006年国际贸易争端形势分析会上,商务部外贸官员霍建国透露,“2006年,我国将进一步降低部分产品关税,其中,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整车的关税由目前的30%降至28%;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关税将由13.5%、12.9%降至10%。”根据WTO的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整车关税综合税率水平已从之前的30%减为28%,到今年7月1日则最终减至25%。
随着关税的两次降低,整车进口关税将降至最低点,加之取消进口配额、《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进口车自动许可登记办法,落地征税政策,允许外商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2005年一系列进口汽车市场新政的实施,使得进口车市场变数丛生,2006年整车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格局调整。
顶级豪华车将成进口车主角
随着进口车市场上的三大品牌豪华车的不断国产,进口车市场豪华车将仅剩下了顶级产品,2006年进口车市,以及国内整车市场结构和经营格局也都将因此而发生转变。
近年来,国产汽车发展迅猛,替代性的加强使进口汽车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主要进口汽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产小型车、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和中高级轿车逼走高端,完全进入奢侈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3.0升以上排量已基本成为进口轿车的起步车型,而大排量豪华越野车更是成为进口汽车增长的最大亮点。
据悉,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进口汽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第一季度的进口轿车档次越来越高,平均单价已经上升至近4万美元,而市场份额仅占国内轿车市场份额的2.5%左右,比前些年的6%下降了一半。随着国产汽车的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进口汽车的车型越来越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主要是一些国内尚不能生产的高档车型和个性化车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教授,汽车营销专家徐向阳认为,后关税阶段,关税对进口汽车市场的影响不再明显,但市场、政策、汇率以及国产车替代效果将进一步增强,从而促使进口车市场逐步完善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国产车越大众化,进口车越个性化”,高端个性市场和国产车大众市场错位竞争的新局面。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也表示,2006年的进口车型将走向更高档化、更个性化、更差异化、多元化,互补性将加强。
消费税主导进口车价高涨
尽管7月1日起进口车关税要降至最低谷,但对进口车成本的影响相比新消费税的实施而言要小的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关税下降对成本确实有影响,但幅度并不大。关税下降直接影响的是进口车的成本,把关税下降和车价直接关联起来并不妥当。”
据了解,一般的进口车价格计算公式为:进口车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海关到岸价,此外还包括海关费用、仓储和运输费用等等。以一辆到岸价50万元人民币的进口车为例,到2006年7月1日,关税由30%下降到25%,成本最终降低了2.5万。而由于供需关系和消费税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因关税而小幅降低的成本最终被抵消掉。尤其是新消费税实施后,3.0升以上排量豪华进口车税率上涨了7%~12%,成本的骤增使得进口车价短期内“实质响应”,绝大多数进口车价格大幅上扬。
新消费税的实施对大排量进口车价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进口车市场尚未饱和,部分进口车型,尤其是大排量豪华越野车的热销,也使得进口车价格坚挺,销量、价格趋于“双高”。
关税落底自主品牌承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后关税时代,除了关税降低所带来的影响,在WTO中取消国产化限制、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不得规定散件装车的同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等,将使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国产化政策受到冲击,也为跨国汽车公司迅速扩大在中国的产能,快速引进车型,加强对整车生产的技术控制提供了条件;而取消发动机的股比限制,使跨国汽车公司不仅可以封锁发动机的技术,还可控股甚至独资生产;另外,取消服务贸易领域的限制,开放整车和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跨国汽车公司可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经验,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掌控。
业内人士认为,关税的落底,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世界汽车巨头打开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教授徐向阳认为,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入世以来,关税的大幅降低,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汽车最终走下价格的“神坛”,走入大众消费市场。但在开放汽车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工业更应重视发展自主品牌,加快研发步伐,抢占市场份额,并逐步建立健全自己的服务贸易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同时,汽车业内专家表示,WTO的许多协议中都规定了例外条款和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容,比如反进口严重冲击规则,反倾销规则等,我国汽车行业完全可以运用这些条款来保护自己,但我国汽车工业要参与国际竞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才是根本之措。
记者手记
自主品牌“与狼共舞”
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五个年头,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积极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技术水平稳定提升、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投融资体系主体变化、多元化资本导入汽车工业;出口增长、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汽车业走了一条始料未及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业内关于“狼来了”的隐忧在几年来中国汽车业飞速发展下并没有变为现实。由于在中国加入WTO前四年的过渡期中,关税逐年递减,关税保护伞的作用逐渐淡化,冲击的能量此前已被逐步分流,提前化解了。因此,“狼的到来”并没有给国产汽车造成巨大冲击。
我国加入WTO时已承诺,将于2006年全面开放汽车贸易领域,允许有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汽车贸易领域,并在经营方面充分体现国民待遇。近日,“狼来了”又再次被业内提及。
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营销网络和品牌。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被推到国际竞争的台前,竞争的加剧,核心技术的缺失,“市场换技术”的一厢情愿,营销网络的“易帜”,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由于快速增长而被掩盖的深层次问题,或将随之浮出水面。
值得欣慰的是,加入WTO以来,自主品牌汽车凭借产品价格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家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政策功能已开始向自主品牌倾斜。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入,中国汽车业的全面开放将成发展趋势,竞争加剧,汽车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也日益稀薄。“狼”一直都在身边,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较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此,无论7月1日关税降至最低点后,是否又是新一轮起跑和竞争的开始,如何借政策之力加快发展,保持竞争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仍将是2006年自主品牌发展最根本的话题。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机电设备、数控车床更正公告
- 鄢陵县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银川市行政中心2016年维修改造项目---屋面防水及地上停车场、直燃机烟道维修改造公开招标更正公告2号
- 衡水市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车辆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
- 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管网、停车场铺装及绿化工程变更公告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电动巡逻车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市售车用油品及添加剂质量专项抽查政府采购项目第三包:市售油品质量摸底更正公告
- 江西恒鑫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东湖区大院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纯电动封闭式道路清扫车采购项目【项目编号:JXHXZB2016-004-04】第二次竞争性谈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