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繁华背后的缺憾

作者:修霄云 发布于:2006-03-08 14:23:1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两个月之内,12款新车的上市拉开了今年轿车市场鏖战的序幕,有时一天就下线2款新车,让人眼花缭乱,谁都在玩命出新车。但细研究这些新车,总觉得在繁华背后背负着一些缺憾。

  据粗略统计,算上改款的车型,今年投放中国市场的新车型的数量将超过100款。也就是说,每个月就会有10款新车型,难怪有人戏言,将来最不值钱的是汽车。

  有的全新换代车型已在国外上市,国内引进的要么还是上一代,要么是在上一代基础上的改进型;有时虽是新车型,可惜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新瓶装旧酒";有的明明是现有车型的换代产品,却硬起个崭新的名字,往高一级别的细分市场去靠,售价不菲;有的定价虽公道,可上市后车型供应不足,经销商加价销售……

  如此多的新车上市,但缺憾却总是伴随左右。首先,从市场看,有的企业一年就推出近10款新车。但目前我国轿车不到300万辆的年销量,并不足以支撑每年如此众多的新车达到经济规模。其次,从企业看,虽然原汁原味的同步引进会提升产品的含金量,但国内轿车企业间投资模式、车型布局、成本控制能力各不相同,外方合资伙伴的车型丰富程度、换代周期也各有差异,在测算完成本后,很多企业会进行一定的“改装”,把重要的设备硬件进行调换,有的只是一个漂亮、前卫的外壳而已,大部分消费者被蒙在鼓里。

  不过,对新车型引进的复杂背景及缺憾,企业最好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交代。伴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在提高。用炒概念等手段瞒天过海,有意掩盖新车型的本来面目,即便能成功一时,终究无法欺瞒一世。

  要想成为汽车业界的常青树,不是单靠每月出一款新车型就取胜,关键是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质量。汽车企业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但一定要仔细研究,推陈出新,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玩“狸猫换太子”的游戏。要真是那样,新车的保鲜期可能还没有牛奶时间长呢。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