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销量回调 收购环保两主调——7月车市点评

作者:林丰蕾 发布于:2005-08-16 15:29:5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火热的阳光,长长的林荫道,单调的蝉鸣,2005年的7月承继了盛夏的禀赋,营造了一派宁谧的气氛,安详地迈入了2005年下半年的门槛。与此同时,沐浴在7月阳光里的中国车市也迎来了自己的传统淡季。走过7月,当我们再回头观望时,会发现7月留给中国车市的不仅是宁静的淡然,也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波澜。

  销量“止涨回调”

  中国车市在2005年上半年可谓历经坎坷,终于拨云见日——从不见天日的谷底一路高歌猛进冲上峰顶,“一览众山小”。而在七月流火的酷暑之日,中国车市似乎也不堪高温炙烤,放慢了销量狂飙的脚步,进入了消暑蛰伏期。

  据8月1日刚刚出台的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排名靠前的5家厂商的销量和6月份相比整体下滑近10%。国内车市在连续增长了4个月之后,在7月份出现小幅度回调。

  但是,这次面对车市回调,业界却全然没了年初那种质疑“回暖”的强烈质疑。上海通用的相关人士表示,7月份是每年销售的传统淡季,全月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在意料之中。而东风日产的高层也放出话来,7月份上旬销售陷入今年以来的低谷,但是中旬销量开始恢复,说明车市仍然在上升通道中。

  烫手山芋也值钱

  历时日久的罗孚收购案终于在一片纷纷扰扰中落下了帷幕,最终,出乎人们的意料,事先夺标呼声很高的上汽未能中标而名不见经传的南汽却意外地抢到了绣球。于是,一时间喧嚣声四起,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指向了南汽。

  有些人乐观地说,南汽成功收购罗孚说明了中国的汽车业已经开始成熟,有了足够的资金和经验技术去走向世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更多的人却对南汽的这一行动充满了忧虑。他们从各个方面指出了南汽收购罗孚纯属火种取栗、飞蛾扑火,是一时热血冲顶的不成熟行为。很多业内人士指出,2003年,南汽在六大汽车集团中排名第五,2004年降至第11名,亏损额达到4亿多元。今年前5个月,南汽累计销售量4.26万辆,同比下降5.9%,南汽还在亏损线上苦苦挣扎。如此,“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南汽居然能一掷千金地购下罗孚,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另外,罗孚本身就一个不能轻易碰的“烫手山芋”——西方如宝马这般财大气粗的汽车企业都不敢出手,而南汽居然东挪西凑拿大把的银子去抢下了这个山芋,简直危险之极。

  当然,南汽一方却有自己的打算,其认为收购罗孚大有意义:一是可以借此盘活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三是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

  环保节能为大势

  几个关于汽车的标准在七月相继通过出台,显示了政府环保节能的良苦用心和努力,也为这个原本显得有些平淡的夏季平添了一抹亮色。

  旨在鼓励开发节油型车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标准于7月1日实施。规定整车整备质量分别为1吨、2吨和2.5吨以上、小于3.5吨的乘用车,在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分别是8.3升/百公里、12.8升/百公里和15.5升/百公里,届时未达标的新车将禁止上市销售。这一标准的实施对一些耗油豪华车亮了红灯,同时也对原本就低迷的SUV市场提供了更为严格的生存条件。

  无独有偶,原定于今年7月1日在北京实行的欧洲III汽车排放标准因诸多因素已宣布暂缓实施,但符合欧III油品标准的燃油却于7月1日在北京的各大加油站正式全面供应。同时北京市环保局也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符合欧Ⅲ标准的各种车型。尽管欧III标准不能准时实施,但是对于各大汽车厂商和消费者而言,欧III已是“箭在弩上,不得不发”的大势所趋。

  2005年的7月就这样倏忽而过,在这个夏季里车市如七月间刮过的浩荡长风,温和但却不迷失方向,如静如止水的湖面,平静但却暗涌波澜。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