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大势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3-04-14 16:54: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文/贾新光

面临的机遇

 国内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2002年,国内汽车工业产量达到325万辆,增长幅度达到38.5%,是1992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31月,汽车产销量继续高速增长,1月的产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最高的月份,因此,今年至少会保持去年的增长幅度。

 有的资料说2002年我国零部件工业产值为750亿元,零部件市场规模实际上远不止于此,因为2002年汽车工业产值为74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544.5亿元,整车厂外购值应该在70%以上,因此在配套方面,零部件采购值应该在1000亿元以上。
font>

 另外一个大市场是维修和备件市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大约只有2000万辆,平均每辆车每年消耗2000元,就是400亿元。现在我国平均65人一辆汽车,相对保有水平很低(国际平均水平是每8人一辆),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为零部件工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同时,国际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为我国零部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开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多方面压缩成本,其中零部件加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普通加工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很有可能向国外汽车工业提供配套的零部件;并且国外汽车维修业早就在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

 最近,关于国外公司在中国采购的信息越来越多,2002111月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达到32.7亿美元,同比增长72.57%,增长速度很快。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零部件公司愿意到中国投资设厂,这为中国零部件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会。

面对的挑战

 由于国内汽车工业


特别是合资企业也逐步实行全球采购,这对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据统计,国内发动机产量为250万台,进口量15万台,与325万辆汽车产量有较大差距,按理应该有75万辆国内生产的汽车是装配了进口发动机。如果考虑维修需要,进口量应该更大。

 近2年国内汽车工业大量采用CKD方式,2002年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的60%分配给重点企业进口全套散件,共计40亿美元以上。2002CKD规模在10万辆,今年还在增加。而且CKD产品由于采用全套散件组装,价格又比进口整车低,销售供不应求,因此刺激了许多厂家走这一条路。CKD严重冲击了国内零部件工业。

 由于中国允许外资在中国独资经营汽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项目,因此大的零部件集团如德尔福、博世、法雷奥等,纷纷在中国设厂。他们不仅给国内汽车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同时也向国外出口。国外名牌汽车零部件大量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入世之后,零部件配额逐步取消,进口量越来越大,这对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冲击很大。同时,因国内整车企业连续打价格战,逐年降低采购成本,零部件企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而且一些整车厂大量欠款,造成零部件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另外,假冒伪劣配件充斥市场,也使正牌汽车配件受到严重冲击,使消费者蒙受重大损失。

国际发展潮流


 国际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的兼并和重组愈演愈烈。在汽车集团“强强联合”的推动下,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也经历了剧烈的产业重组,进行优势互补。1988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有2万家,到2000年只剩下2000家,预计10年后还将淘汰一半。“强强联合”使跨国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更具竞争力。有人预计,将来在世界上最终会形成56家大的零部件集团与56家整车集团并立的局面。

 全球采购、系统设计、模块化供货成为国际汽车工业新潮流。整车开发中的大量工作已经由零部件企业承担系统设计,模块化供货使零部件企业分担的产品工作量越来越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在汽车工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场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质量要求零缺陷,成本每年降低15%,零物流事故,100%的服务效率等。

 国际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加快,通过大量采用电子技术,解决了汽车工业的许多难题,使整车的安全性、排放性、经济性、舒适性得到很大提高。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正在进一步加快,特别是系统的控制、ABS和行驶控制、行车导航系统、撞击传感技术等方面。据预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2%~15%增长到2005年的25


%~30%。

 国际汽车工业正在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即将取得产业化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完全不同,燃料电池技术普及之后,如发动机、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车桥车轮、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供油系统、散热系统、润滑系统等等都将逐步消亡,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发展战略上应该考虑这一趋势。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