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汽车“组装风”是否过了头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3-06-16 10:25: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从去年至今,从一汽奥迪A4到上汽通用五菱SPARK,国内车企纷纷采取组装进口配件形式推出新品,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KD”风愈刮愈烈
“KD”就是指“散件组装”,其又分为CKD(全散件组装)、SKD(半散件组装)以及DKD(即所谓的“白车身大总成”)。“KD”最近引起业界的关注,主要依赖于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福特分别发布的两条消息。此前不久,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全新引进的雪佛兰品牌微型轿车“SPARK”将从今年下半年起以“KD”方式正式投产;长安福特则于日前宣布,以“CKD”方式生产的“蒙迪欧”轿车,已于近期上市。
事实上,在“KD”与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福特扯上关系之前,在最近的一年之内,不少企业都已经卷入了一股“KD”风潮。北京现代的索纳塔、一汽轿车的马自达M6、一汽轿车的奥迪A4、神龙汽车的赛纳、荣成华泰的特拉卡以及长丰猎豹的黑金刚等,其生产无一不是采用“KD”方式。而年内即将上市的新车型中,华晨宝马的宝马3系、北京吉普的欧蓝德以及神龙可能生产的雪铁龙3,也都将采用“KD”方式。
关税差异促使“KD”成风?
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主要是整车进口与散件进口的关税差额这一“利润空间”刺激了某些企业的“KD热”。贾新光还认为,不少企业之所以热衷于“KD”,实际上是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将国家应该向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利益转移到了企业身上,本该由国家得到的利益由企业得到了,而且对企业来说,采用“KD”方式,不仅获利快,而且不需要什么投入。此外,从合资企业的外方来看,他们就更乐意采取“KD”方式,因为对外方来说,无论是向中方卖整车还是卖散件,对中国市场的占领都是一样,品牌、技术还是他们的,而且“KD”的车还要比进口的整车多,数量上也占到了便宜。
组装成风伤害了谁?
贾新光认为,如果“KD”继续风行下去,将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三大“伤害”:首先,由于大量进口国外零部件在国内组装生产,国内零部件行业将无法得到发展;其次,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因为“KD”的车子,出了问题后,零部件的更换也还是需要进口的,而进口零部件的价格肯定要比国产的价格高,这将直接增加国内消费者的负担;再次,“KD”将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为从长远看,散件组装都是短期行为,但这些短期行为会白白耗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宝贵”时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发、设计能力都提高不了,制造水平和工艺也得不到锻炼。
“KD”是无奈的选择?
当然,当“KD”风再次袭来之时,也有不少业内专家对此采取了一种“宽容”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博士表示,国内汽车市场正在迎接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很多供给还是无效供给,也有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很多企业之所以在投放新产品的时候暂时还只能采取“KD”方式,是因为目前国内零部件工业因质量、规模甚至价格等等问题,还不能满足整车厂的新车需求,这样,整车生产企业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推出新产品,要么就只能暂时采取“KD”件方式。
组装过头视同整车进口?
“KD”风会长久持续下去吗?对此,冯飞认为,“KD”组装只能是一个短期现象。采用“KD”方式还是走依靠国产化的途径,关键取决于企业要生产的车型规模,如果是不要求上规模的话,企业就不需要在国内寻找一套零部件配套体系。
      但是,现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即将进入大众消费的水平,不久后就会达到美国、日本那样的规模,并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在到达这个规模之后,到时可能不会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再采用“KD”的方式。冯飞还认为,尽管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但同时它又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希望,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性强的产品,国内零部件生产方面存在不少比较优势,这些,都将是今后治疗企业“KD”病的“良药”。(文风)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