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汽车文化支撑汽车社会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3-08-13 00:00: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     蔡方华
北京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还是进入了汽车社会的前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从汽车保有总量上看,北京市已经突破了200万辆,每百户平均拥有私人小轿车19辆,这就大大超过了国际通行的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10辆的标准,仅仅从数字上衡量,北京无疑已经从“自行车社会”跨入了汽车社会,然而,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像汽车一样,汽车社会也是一个“进口”的概念。发明了这个概念的人认为,只有当一个社会围绕着汽车这一现代工业产品,形成了一整套经济、文化、生活体系的时候,这个社会才算进入了汽车社会。如果以这个标准再来衡量一下我们的状况,我们离汽车社会似乎又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回顾这几年来私人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无惊讶地看到,就在前不久,我们仍就“该不该发展私家车”这样的问题在激烈争辩,1997年,还有专家雄辩地告诉我们,一旦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北京的交通将陷入瘫痪。与这样的意识形态相对应的是,有关部门对汽车的政策一直处于摇摆之中,到底是限制还是鼓励?是按照车牌号隔日行驶还是分车型控制?整个思路似乎尚未理清。私人汽车大行其道,还是这一两年来的事,北京的汽车制造业也是在近一两年里开始了自己的“跃迁”。从经济状况看,汽车消费的势头有增无减,但汽车制造还未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拉动力量。
至于从文化和生活上考察,那就更不乐观。虽然交通管理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公众脑子里的“拼抢”潜规则还像过去一样牢固,遵守、避让这样的文明观念并没有成为共识。汽车服务过关了吗?没有。汽车修理让人放心了吗?没有。环保与能源保护的理念确立了吗?也没有。部分居民对私人汽车的排斥心理消失了吗?还是没有。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机制的建立,就更需要时间。当汽车文化还远远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够奢谈汽车社会的到来呢?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