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汽车网_汽车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轿车降价还有没有谱

作者:程 远 发布于:2005-01-28 10:45:1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4年以来,最害怕接到的电话,就是询问汽车会不会再降价,但无论是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偏偏是打听这类问题的居多。

  凭理性分析,现在中国汽车的价格,中高档车除外,应该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不可能出现频繁降价,特别是有些经济型轿车,已经降到3万元以下,做到世界最低,无人可比,一些跨国汽车公司甚至觉得匪夷所思。和汽车厂家接触,也无一例外地抱怨轿车降价频率过高,幅度太大,不要说利润空间,连保本都成了问题。

  实际上不少厂家已经亏损或者处于亏损边缘,中国汽车告别了暴利时代。但看看市场上,却还是降声一片,随时都可能有厂家采取“促销”措施。如果有谁做了不会降价的判断,过两天市场降了价,不被人骂死也要被人笑死。

  多年前,桑塔纳由试生产时的2.4万元,直线上扬到1991年官方定价17.833万元。捷达1993年上市定价18.8万元,最便宜的两厢夏利定价也在8万多元,而且还都要走后门,批条子,黑市上桑塔纳炒到过21万元。那时中国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好几倍,说它是暴利行业一点都不冤枉。

  随着开放与发展,中国人收入增加的同时,轿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也逐步走低。目前,普通桑塔纳和捷达已降到了七八万元,夏利的改进版静雅降到了4万元以下。几年前赛欧上市,还说“10万元买别克”是蒙人,今天别克赛欧已降到5万多元。而且所有车型,从配置到性能和过去都不能同日而语。用上海大众的说法,“普桑除了外形没变,其他全都换了”,而价格还不到当年的一半。

  降价固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现实利益,厂家为了降价也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水平,特别是有助于产业的调整。但是目前由于中国汽车还不具备开发能力,轿车产品几乎都来自合资的外方公司,市场上的竞争,一是表现为同质化,不会有赢家,二是外方利益已经有了先期保证,所以现在降价,是外方不急中方急。

  此外,由于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汽车企业实际上并没有退出机制,地方政府也不会真正不干预市场。竞争过度,也很难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甚至也许正好相反,最先倒下的可能是规规矩矩,得不到地方保护的优质企业,而没有技术实力的小企业,在地方政府的特别关爱下,反而能苟延残喘,甚至仅凭地方政府廉价或无偿批给它们的土地,也可以把正规的企业熬垮,其结果就与我们的产业发展目标相反。

  企业作为经济动物,生存的前提是赢利。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有的产品降价,实际上企业已经在偷工减料,减少配置算是明面上的事情,改用替代材料,或减少工序,对轿车这样复杂的产品,消费者实在是很难识别的,只顾一头价格便宜,难免会带来一些其他不良后果,最终还是消费者吃亏。

  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超过了度,就十分可疑。世界上随着安全、环保、节能标准的提高,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也在提高,国际汽车价格实际是一种走高趋势。上世纪80年代初,韩国现代 “小马”轿车能打进美国市场,靠的就是2000多美元的价格,问问他们现在还能造出这样低价的轿车吗?中国汽车除了相关行业的劳动力便宜,其他一无所长,汽车价格比别人低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低得离谱,难免会让人起疑心的。就是劳动力便宜这一条,我们也该吸取西班牙烧鞋事件的教训了。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