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车险最严规定出台
作者: 发布于:2017-07-12 14:37:55 来源:慧保天下
二次商车费改即将推行之际,《中国保监会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在行业流传,互联网车险领域就已经是一片风声鹤唳,如今正式《通知》下发,相较征求意见稿有过之而无不及,互联网车险领域更是深陷迷茫。
在征求意见稿中,监管拟规定:
第三方网络平台等提供的服务超过技术支持辅助服务范畴、实质上开展车险销售活动或根据车险销售收入、保单销售数量等向财产保险公司收取费用的,应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资格。
而在正式的《通知》中,则明确指出:
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页链接服务,但不得委托或允许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
细致的规定几乎堵死了各种“变通”的可能,堪称针对互联网车险的史上最严规定,各第三方网络平台只能选择规避锋芒,进入冬眠状态,甚至干脆下架车险产品。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整治风暴即将拉开大幕,舞台上的人该如何过活?
监管整治车险市场,第三方网络平台集体冬眠
《通知》正式下发,靴子终于落地,之前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行业关于保监会将严管互联网车险的种种猜测一一得到印证,甚至相对于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的《通知》要更加严格,堵住了各种可能的“变通之路”。
《通知》中有关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车险业务的规定是这样的:
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对车险中介业务的合规性管控,履行对中介机构及个人的授权和管理责任。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不得向不具备合法资格的机构支付或变相支付车险手续费。不得委托或放任合作中介机构将车险代理权转授给其他机构。
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的合规性管控。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页链接服务,但不得委托或允许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
这也就意味着,不具备保险中介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不能在其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业务活动,最多只能是提供网页链接服务。但就目前而言,上述几种方式几乎就是第三方网络平台从事车险业务的最主要的方式。
互联网车险从业者内心中最后的一丝幻想也被打破。虽身处盛夏,但对于他们来说,寒冬已经来临。
“其实应该鼓励互联网车险发展。”一位在第三方网络平台工作的人士如此表示,他从科技圈满怀期待跳入互联网保险圈,却发现很多事情都有点想不明白,“因为互联网车险往往都是从客户体验出发,都是希望为客户谋福利。”
虽然心有不甘,但在规定面前,绝大多数平台都选择了默然遵守。大多数非持牌平台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整改”,车险产品大多恢复全价,有的平台甚至干脆下架车险。例如腾讯网车险平台,表面看仍然支持多家公司的报价以及比价服务,进一步点击,却无法显示页面。
其实,这已经不是互联网车险领域第一次遭受打击。从2015年6月开始推行新一轮商车费改以来,由于网销渠道15%的渠道优惠空间不再,其保费收入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行业共实现网销车险保费398.94亿元,同比下降近44.29%。
虽然此次《通知》明确指向的是不具备保险中介合法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但许多流量大户都在其中,包括支付宝以及诸多互联网车险创业平台等,其对于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互联网车险的尴尬:生于“互联网+”浪潮,死于费用竞争
从“互联网保险”概念兴起,车险领域就涌入了大量的创业者,作为一种标准化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且体量足够大、使用频率较高的保险产品,车险几乎是所有保险产品中,最适合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
从“互联网保险”概念兴起,车险领域就涌入了大量的创业者,作为一种标准化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且体量足够大、使用频率较高的保险产品,车险几乎是所有保险产品中,最适合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
更重要的是,通过车险,能接触到最广大的中国中高端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才是其最感兴趣之处。
“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席卷各个行业,互联网车险创业平台不断涌现,他们开展在线报价比价等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创新型车险产品,同时积极引入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激发了巨大的互联网车险想象空间,同时也引发了投资人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已经有多家第三方网络车险平台获得亿元以上融资。
不过,整体上,由于互联网车险创业公司本身往往并不具备强大的引流能力,其目前尚不足以对车险行业形成重大影响,但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就不同了,其裹挟着巨大的流量优势呼啸而来,令保险公司都得警惕三分。
第三方网络车险平台迅速成长为互联网车险领域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前5月,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共实现129.47亿元车险保费收入,其中26.94亿元都来自第三方网络平台,占比20.81%。
2017年前5月,财产险公司网销车险数据:
根据中保协的统计,2017 年 5 月,在 80 家财产险会员公司中,共有 62 家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1-5 月份,累计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 194.30亿元,占产险公司 1-5 月份累计原保费收入 4304.38 亿元(中国保监会网站数据)的 4.51%,同比负增长 25.26%,其中:车险保费收入 129.47 亿元,占比 66.63%;非车险保费收入64.84 亿元,占比 33.37%。其中:
通过公司 PC 官网实现保费收入为37.90 亿元,占比 19.51%;通过移动终端(APP、WAP 和微信等方式)实现保费收入 66.56 亿元,占比 34.25%(通过移动 APP 实现保费 51.30 亿元,通过移动官网手机 WAP 实现保费 4.68 亿元,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保费 10.58 亿元);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为 22.06 亿元,占比 11.35%;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实现累计保费收入为 62.14 亿元,占比 31.98%。
不过,就在大量第三方网络平台对于车险热情高涨之时,车险线下市场最普遍的费用竞争也开始在线上加剧,这引发了一些保险公司从业者的不满。
“互联网车险中的乱象更多,线下常见的恶性竞争、销售误导、套取费用等毛病都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不给客户开具保费发票、保费直接收取净数等等。”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谈及互联网车险,直言个别现象超乎想象:“感觉大多数平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违规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车险,也缺少真正有意义的创新。”
互联网车险领域费用竞争现象最终也引发了监管的关注。2016年12月,『慧保天下』曾刊文称由于受到监管压力,包括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阳光产险与众安保险在内的5家公司先后公开宣布退出滴滴发起的“双12促销活动”,并停止类似合作。
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由于受到来自监管的压力,其车险业务目前也已经进入全面停滞状态,据了解,原因也与费用竞争有关。
如今,二次商车费改即将全面开启,监管部门有意为其清障,对于各种恶性竞争行为的管控力度更是空前,严管之火从个别平台烧向了整个互联网车险领域。其实,《通知》并不是单单针对互联网车险业务,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互联网车险却是受影响最大的业务领域。“车险在网上销售,一旦违规,截屏就是证据,但其他渠道,包括线下渠道以及电销等渠道等,隐蔽性比较强,难以被发现。”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我们能怎么办?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下,只能拼价格了。”某第三方网络平台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即便线上渠道彻底关闭,车险市场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因为线下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而线下的问题也相当复杂。”
第三方网络平台车险出路:转型为专业技术公司
对于各类第三方网络车险平台来说,当下无疑是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如何顺利度过难关以及如何得到长远发展成为其考虑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对于各类第三方网络车险平台来说,当下无疑是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如何顺利度过难关以及如何得到长远发展成为其考虑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对于尚未取得中介牌照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来说,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获得一块保险牌照。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受保险行业景气度高影响,保险中介牌照价格近年来水涨船高,全国性牌照几乎都达到千万元以上;二是根据有关规定,全国性保险中介注册资本金需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且不能轻易动用。
像蚂蚁金服、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直接控股或者参股一家保险公司也是一个不错的形式,不过这对于财务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销售平台转型为专业技术公司也是一条路子,专注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从台前转向幕后,无疑可以规避监管风险。目前已经有部分第三方网络平台提出了类似转型思路。
即便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一个问题在后面:互联网车险尚未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某第三方网络平台创始人在出席公开活动时的讲话,很好地概括了这种疑虑:
“大家想到互联网就会想到成本低,获客成本低,运营成本低,且流量大,收益快,比较高大上。但实际上,获客成本并不低,上量也不是很快,还亏钱,我觉得也非常辛苦。”
“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包括UBI、里程保、互助保险等等,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项目是非常响亮的。消费者会希望你在他的车上去装一个设备吗?如果需要自己花钱肯定更不愿意了;按天投保?大部分用户还是很懒的,希望一天把一年的事搞定,甚至希望一辈子这事都不要再烦我了,但目前很多创新,实际上还是针对一些很小众的需求,还没有去真正解决保险行业的很多痛点。”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京城二手车市场酷暑遇冷
网友评论